中小学名优校长是指在办学上取得成就,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领域同时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卓越校长。

当前,传统的管理型校长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局限逐渐无法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而名优校长更应该承担起引领学校发展的“诊断者、设计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色,具备更为开阔的办学视野与更高的教育站位,承担传承和发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使命,更是教育改革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教育学院在中小学校长的培养过程中,将名优校长分为骨干校长、专家型校长、杰出校长和教育家型校长4个层级,并且明确了名优校长所需的综合素养——“五维素养”,即价值素养、认知素养、实践素养、哲学素养和领导素养。

树立“价值素养”。价值素养包括理想信念、政治素养、教育情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价值素养的塑造是在共同愿景、价值追求和精神信念驱使下的自觉行为。

中小学名优校长开展一切教育活动和提升专业发展的前提,都应做到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坚守教育本质,必须把提高自身素质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要立足于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真思考自身应有的格局、当下面临的困局、继往开来的新局,提高政治站位、思想站位、能力站位,把自身培养成胸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

深化“认知素养”。名优校长通过学习研修理论知识获得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即为认知素养。

新时代的中小学名优校长在学习中要始终保持自我修炼、自我超越的精神状态,不仅成为心静神定的领导者,而且要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要以深刻的反思和敏锐的判断增强工作学习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优质培训资源,研精覃思,履践致远,深学细悟,认真完成深度研学,进一步夯实自身专业性,修炼思想独特性,突出知识引领性,实现自身认知的不断超越,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和自身专业成长的再促进、双提升。

强化“实践素养”。新时代名优校长的成长,既是个人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长期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的过程,既承担着岗位职责,也肩负着社会期望,既要有理论建树,也要有实践作为。因此,名优校长要做到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并重。

强化实践素养即扎实提升实践能力、实践经验、实践智慧、实践创新意识与能力。名优校长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实际,躬身笃行,将实践经验与自我慎思相结合,具备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完善内部治理、科学育人、高质量办学的生动实践能力,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准上推动学校发展,打造标杆,塑造品牌,通过富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创造出影响教育发展的重大成果。

凝练“哲学素养”。独特的教育思想和重要的理念成果是名优校长的标志性贡献,也是发挥思想引领与智库作用的主要基石。

名优校长的哲学素养,是指基于教育实践进行的反思凝练提升的教育智慧,是在观念、知识、实践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个人独有的思想理论体系。

这种思想是独特而个性化的,是深远而持久的,是教育智慧内涵与教育思想构建的深度对话。它是通过提炼教育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动教育变革、扩展内在动力、不断积累办学成果,进而生成个性化教育理念的过程,并且在教育境界、办学思想、实践创新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产力。

提升“领导素养”。名优校长基于教育本职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施以正向影响,回馈社会期待。这里我们所谈的领导素养,一方面是指名优校长应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团队研究和任务协作,引领教育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指名优校长应发挥专业影响力,使个人和他人获得可持续的自我专业发展能力。

名优校长的领导素养是对学校发展、教育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多重引领,应是“引领”而不止于“带动”,是实现从个体学习转向群体共享的跨越,实现从一所学校向一个区域的跨越,实现从学校发展到社会发展的跨越。

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角色,名优校长应充分发挥教育专家的智库作用,为教育办学品质的提升提供专业指导,为实现教育改革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

总体而言,名优校长应具备的“五维素养”是相互渗透、融合统一、拾级而上的。

基于此,我们综合运用专题学习、项目式学习、问题研讨、情境体验、任务驱动、高峰论坛等方式进行“五维素养”的培育,注重名优校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在专业引领下的自主发展。

(作者单位系长春教育学院)

《中国教师报》2024年02月07日第11版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