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半月圆满
千里共婵娟
杭州净慈寺兔年佳节颂福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之际
为大众送上净慈寺戒清大和尚
亲笔书写的寄语
无心恰似中秋月
照见三千与大千
“中秋”一词早在唐朝以前就出现了,据《周礼·春官》记载:“中秋夜迎寒,亦如之。”这里的“中秋”指农历八月,而唐诗中的“中秋”则特指农历八月十五。唐代文人欧阳詹曾专门解释“中秋”的含义,他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故曰中秋。”
中秋节自唐代产生以来,人们便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晚唐诗人殷文圭在《八月十五夜》写到:“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其中“最团圆”即指月圆人团圆,此时的“中秋”便有了亲人团聚的习俗。到了宋代,中秋节不但延续了唐代赏月宴饮的习俗,而且还举办的十分隆重。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可见北宋中秋氛围之浓厚。明清时期,亲人团圆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意。”此时的中秋节已有“团圆节”之名。佳节来临,亲友们团聚围坐,一起赏月、吃月饼,寓意着人月两团圆。而中秋“放天灯”“舞龙”“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也一直流传至今。
在佛教中,中秋节这天也是月光菩萨的诞辰,众多寺院都会在中秋之日举办品禅茶、听古琴、赏桂花等活动,佛子们欢聚一堂,共度中秋。
佛教经典中常把圆月比喻为觉性圆满,或者是菩提圆满,以导众生出离迷梦,回归自性。《念佛三昧宝王论》言:“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以此明月喻众生佛性本自清净圆满,如宝月琉璃。
佳节又中秋,杭州净慈寺愿以此轮明月因缘邀您入智慧海藏,照见三千与大千。
点击上图长按保存至手机
可将这份祝福设置为手机壁纸日日见新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