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读朱自清的《背影》,懂得了父子离别时,那份无声胜有声的关爱。
长大后,我们看艾青的《我的父亲》,品味出父子相处时,那份爱恨纠葛的矛盾。
自小学到现在,我们陆陆续续接触过很多部著作。有的浅显易懂,有的稍显深奥。慢慢地,经过我们的一番琢磨,那些原先晦涩难懂的,也能渐渐变得通透。
然而,当我们拜读过很多著作后才幡然醒悟:父爱,是尤为深邃的那一部。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父爱”这个话题。
一、父爱像一部戏剧,矛盾丰富
父爱像一部戏剧,既包含详尽的事件要素,又极具强烈地矛盾冲突。
作为现代翻译家和文艺评论家的傅雷,其实就是这样一位矛盾丰富的父亲。
傅雷对儿子傅聪管教甚严,他让儿子闭门苦读,稍有违背就会动辄打骂。比如,傅聪曾经一边弹琴,一边看《水浒传》。傅雷在楼下听见琴声不对,于是大吼着冲上楼,捡起一个蚊香盘就朝儿子的脸上砸去。
因此傅聪的童年是无趣且悲苦的,他不曾拥有其他孩童的天真烂漫,也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
后来等儿子逐渐长大成人,傅雷出国深造,他在艺术领域小有成就。此时傅雷恍然大悟,开始反思壮年的自己不懂得做父亲的艺术,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也没有采取积极的举措。
于是就产生了今天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傅雷家书》。他以书信体的形式,向儿子傅聪忏悔自己当年对他的打击。同时,他还分别针对儿子“消沉”和“欣喜成功”这两种状态,给出了许多细致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向指引。
父爱像一杯白酒,辛辣而热烈;它也像一斟茶,平淡而香醇。无论我们饮下哪一杯,都回味无穷。
二、父爱像一首诗歌,言简意赅
父爱像一首诗歌,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却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整个事件内核。
曾经有一段“绷带上的父爱”刷屏朋友圈。父亲王玮是一名动车司机,由于儿子粗心,将计算题漏写了数学单位。于是王玮灵机一动,顺手就在儿子左手的绷带上写下了“记得写单位”五个大字。
原来,春运临近孩子期末考试,这对于王玮来说也是一场大考。作为一名铁路工作者,要秉持“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将千千万万个“回乡人”安全地送到他们的家。
而作为父亲,王玮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复习,便只好将嘱托写在绷带上。孩子原本打着石膏的手,现在竟变身为一张温馨的小纸条。作为父子之间特有的通信渠道,也为双方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结。
虽然仅仅只有五个字,可却深深地表明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关切,也饱含了放不下的惦念与疼爱。与此同时,父亲对本职工作的坚守、对自身责任的拥护,也像标杆一样,矗立在儿子的心头。
父爱像清晨荷叶上的滴滴露珠,它如此澄莹,在不经意间就浸润了荷花干渴的心。
三、父爱像一篇散文,广泛自由
父爱像一篇散文,取材自由、不拘一格,且意境深远。
民国时期,一代文学大家钱钟书,是外人眼里满腹经纶的先生,是杨绛眼中值得托付一生的丈夫。而在女儿的眼中,钱钟书却成了同龄的友人。
在女儿钱瑗的印象中,父亲钱钟书是自己从小到大很好的玩伴。甚至有的时候,父亲比自己还要“调皮”。
钱钟书会偷偷地藏一些小物件进被子里,女儿睡觉前,就要花心思去找爸爸藏下的这些“宝贝”。等女儿睡着后,钱钟书会偷偷把女儿画成大花脸,以此捉弄她。此外,他还时不时给女儿起各种各样的外号。父女俩因为这些小游戏,常常玩得不亦乐乎。
约瑟夫·布罗茨基在《悲伤与理智》中说过,一个人的美学经验越丰富,他的趣味越坚定,他的道德选择就越准确,他也就越自由。
而钱钟书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保留女儿心中的那一份纯真。让钱瑗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终于养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
父爱像琴键上跳动的音符,用灵动的曲调谱写欢快的乐章。
父爱像是一本厚重的书,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年幼的儿女常常读不懂它。等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再重新打开这本书,才发现它是如此深邃。但只要你用心发觉,就能顿悟其中真谛。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