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9日报道(文/何娟)一到秋天,你是否感到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对生活失去兴趣,还莫名想哭?用时下流行的话说,你可能得了“悲秋综合征”。

虽然医学上没有“悲秋综合征”这一说法,但秋冬季节的确是抑郁症等“情绪病”的高发时段。原因在于,日照减少和白天时间变短会影响大脑中的化学反应,使大脑减少分泌被称为“快乐激素”的血清素(serotonin)、增加分泌调节睡眠的褪黑素(melatonin)。如此一来,人们会过早感到精神萎靡,从而影响情绪、饮食、锻炼和睡眠模式。

如果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所谓“悲秋综合征”可能会被诊断为“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虽然它常被认为是“冬季忧郁症”(winter blue)或“轻度抑郁症”,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具有季节性模式的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with seasonal pattern)。

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称,约有5%的美国成年人患有SAD。这种疾病可能在任何年龄发作,但多在18岁至30岁之间开始出现,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而且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SAD的常见特征包括持续情绪低落(enduring low mood)、极度疲劳(extreme tiredness)、回避社交活动(withdrawing from social activity)、食欲增加(increased appetite)、体重增加(gaining weight)和渴望碳水化合物(craving carbohydrates)等。

目前SAD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不过,专业人士表示,一般人的“悲秋综合征”没有SAD那么严重,通常不需要过多医疗干预,通过心理方面的自我调解和完善、外界的支持等,就可以很快恢复。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