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古代军事战略第二章 古罗马
第八讲 东方帝国(上)
主讲人: 米特拉达梯绮罗生
整理人:米特拉达梯绮罗生
一 本都王国
今天我们的主角是本都王国。
本都是公元前281年由希腊化的波斯贵族米特拉达梯一世建立的国家,位于小亚细亚北部和黑海南部,前身是希腊人建立的黑海殖民地之一。本都的文化可以说是波斯文化和希腊文化的结合。
本都王国
本都王国控制黑海的交通要道,物产丰富,因此很快强大起来,多次与塞琉古,帕加马争霸。互有胜负。在塞琉古被罗马打败,帕加马被罗马吞并后,本都开始直接面对来自罗马的威胁。
本都的军队山寨希腊和波斯。本都人首先拥有一支强大骑兵部队,其成员由富裕希腊裔或伊朗裔贵族组成,也吸纳了很多黑海地区的游牧民。这些骑兵中的精英,往往人马具装,冲锋犀利,而担任掩护与侦查任务的轻骑兵,也是弓马娴熟。但本都军队的核心还是步兵,大量的希腊裔与本地亚洲居民,都按照经典的马其顿方阵样式成军。本都军队战斗力较强。冷吧米南德认为,本都军队战斗力大大强于同时期的汉朝,是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大嘘)
本都军队
前121年,著名的米特拉达梯六世即位,本都王国的实力达到鼎盛。他早期曾被母后摄政,甚至一度流亡山林,母后死了之后才亲政。依仗国力与军事水平的加强,本都不但占据了整个小亚细亚东北部,还收服了高加索山区西岸的科尔基斯。
当克里米亚半岛的希腊人请求这位国王援助时,本都军队便迅速跨海北上,将当地的所有的希腊城市与游牧部落都收入囊中。这些领土兼并进一步扩充了本都的实力。无论是本土与克里米亚地区的粮食还是科尔基斯山区的金矿,都是当时比较重要的战略物资。进出口这些物产的地中海商船与草原部落,还需要向米特拉达梯国王的控制区缴税。一来二去,本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黑海地区的霸主。真可谓是闷声发大财的典范。米六爷又与亚美尼亚结盟,将女儿嫁给国王提格兰二世。雄心勃勃,准备积极扩张。
米特拉达梯六世
米特拉达梯六世时期的本都(绿色部分 浅绿色为亚美尼亚 红色为罗马浅红色为罗马保护国)
外号大帝的亚美尼亚国王 提格兰二世
二 米特拉达梯战争
此时,在罗马统治下的地中海东岸,罗马横征暴敛,十分残暴。许多反罗马势力蠢蠢欲动。米六爷则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罗马在小亚细亚的小弟比提尼亚王国(比提尼亚王国前280年由巴尔干的色雷斯人建立)国王尼科美德四世在罗马人的慫恿和支持下,入侵本都。前90年,意大利半岛爆发了拉丁同盟与罗马的战争,称为“同盟战争”,罗马无暇东顾。次年,本都军队在米六爷的率领下,米特拉达梯六世发起本都战争,迅速打败尼科美德四世的军队及其罗马盟友,其部将阿基劳斯更是在哈吕斯河战役中用卷镰战车大败比提尼亚人。本都军队蹂躏了比提尼亚全境,继而侵入罗马领土亚细亚行省,一直打到了马尔马拉海。米特拉达梯战争爆发。
尼科美德四世
哈吕斯河
米六爷对小亚细亚东岸的罗马人大开杀戒,并没收罗马人的财产,分给希腊人,据说一次就屠杀了8万多人。又打着“希腊解放者”的旗号进入希腊,希腊各邦夹道欢迎。前88年末,本都军队进军希腊。到前87年,除了伊庇鲁斯之外,整个希腊都投向了米特拉达梯六世,罗马人已经完全失去了对东方的控制。因此,他们被迫采取非常措施。
比提尼亚王国
比提尼亚军队
此时,罗马的国内局势实际已经混乱不堪,盖乌斯·马略和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两位统帅之间的长期斗争正愈演愈烈。元老院希望让苏拉立即率军前往东方,结束米特拉达梯战争,但遭到马略派的强烈反对。苏拉为夺取权力,终于采取了最激烈的手段,于前88年带兵攻占了罗马城,马略及其同党被迫出逃。苏拉在控制罗马之后,推行了一系列实际使他居于统治地位的法令,包括取消保民官的否决权;然后率军前往东方,准备与米特拉达梯六世决战。
苏拉
前87年,苏拉率军在伊庇鲁斯登陆,罗马军攻破支持本都的雅典,屠城,焚毁大批物资。本都军队退往希腊北部,在喀罗尼亚与罗马军队决战。因地形不利。本都军在山地挤成一团被打的大败,损失上万.
第三次喀罗尼亚会战(前86 红色为罗马 绿色为本都)
本都军队残部在大将阿基努斯率领下退往奥考麦努斯平原,得到本土的支援。与罗马决战。罗马军队尽管人数处于劣势,但是罗马军队善于土工作业,可以平地挖沟,山地掘水,旱地行舟(这个划掉)。通过土工作业,挖掘大量壕沟和水渠,甚至引水灌地,硬是将平原变成沼泽,将本都军队困在其中,本都军队几次反攻,都被打退,士气大跌,罗马军围歼本都大军。本都八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本都军被迫撤出希腊。
罗马军的野战工事
与此同时,小亚细亚各地由于战争负担过重,亲罗马派乘机活动,纷纷倒向罗马,本都陷于孤立。但苏拉却无法利用这种局势彻底摧毁本都王的势力,因为在罗马,马略和他的主要支持者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秦纳已经消灭了苏拉派的力量,夺取了政权。苏拉急于回师意大利与马略作战的心理,使米特拉达梯六世获得了讲和的机会前85年,米特拉达梯六世与苏拉缔结和约,放弃所占领土,交出舰队并付3000塔兰特赔款。然而,本都军队的主力尚存,战后,苏拉返回意大利,夺取了罗马的政权。苏拉顺便用反间计,除掉了米六爷大将阿基劳斯
奥考麦努斯平原会战(红色 罗马 绿色 本都)
三 第二次 第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
罗马人在亚洲留驻了两个军团,由卢基乌斯·李锡尼·穆雷纳管制。穆雷纳以米特拉达梯六世重整军备为由,擅自发兵入侵本都,引起了第二次米特拉达梯战争(前83年~前82年)。在这次战争中,穆雷纳的军队被米特拉达梯六世击败,致使苏拉亲自出面干预。穆雷纳服从苏拉的决定,不再干涉米特拉达梯六世的活动,于是战争停止。第二次米特拉达梯战争,以闹剧方式收场。米特拉达梯与西班牙的塞多留结盟,等待时机。并改革军队,学习罗马。
山寨罗马的本都士兵
前74年,比提尼亚国王尼科美德四世去世,遗命将整个比提尼亚王国赠给罗马。米特拉达梯六世担心罗马人扩张到自己家门口,因此在罗马人准备吞并比提尼亚时,率领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前去阻止,第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前74-前63)由此爆发。本都军队在战争开始时占据上风,迫使罗马人撤退,并攻入罗马的亚细亚行省,在卡尔西顿战役中歼灭一万多罗马军队。本都大军号称30万人围攻重镇塞西卡斯,遭到城内军民顽强抵抗,久攻不下,士气大跌。进入冬天,主要依靠海路补给的本都军队补给断绝,瘟疫爆发,死伤惨重。
塞西卡斯
而后,罗马将领卢库卢斯率援军赶到。阻止了米特拉达梯的攻势,并转入反攻。把米六爷打的大败,米六爷无力抵抗卢库卢斯,被迫放弃本都,逃往亚美尼亚的提格兰二世处。
公元前67年,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返回本都境内,亲率其王国军队向泽拉(今土耳其中部偏北地区)附近的罗马军队营地发起进攻。罗马军队大败,被斩首7000多人,米六爷收复本都。最后是庞培被派来,结束这场战争,米特拉达梯由于战争横征暴敛,失去人民支持,部队纷纷逃亡,加上庞培从海上和陆上切断其补给线,不敌庞培,在吕库斯河被罗马军打的大败。前66年,庞培率军攻入本都本土。在前65年败于庞培之后,米特拉达梯六世逃往克里米亚。他在当地招募军队,企图东山再起,但未能成功。庞培派出使者,与帕提亚人结盟,孤立米六爷。
吕科斯河会战(此战本都军队因周围城市拒绝提供支持被迫扎营绝地,被罗马军乘夜包围,关门打狗,几乎全军覆没)
前63年,走投无路的米六爷在罗马人的追剿之下,撤退到潘提卡派昂(今刻赤)的要塞,在那里带领一支很小的军队,向北前进。在抵达科尔基斯后,米特拉达梯六世绕道黑海东北岸,前往博斯普鲁斯,那里由他的长子曼卡雷斯统治。然而当他抵达曼卡雷斯的宫廷后,却发现后者已经投靠了罗马人。米特拉达梯六世遂逼迫曼卡雷斯自杀,攫取了博斯普鲁斯王国的王位,希望以此为根据地图谋发展。
庞培
米特拉达梯六世广泛征召斯基泰人,希望利用他们来复国,并策划一项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的宏伟战略。但米特拉达梯的横征暴敛,导致当地人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许多重要城市发生叛乱;更严重的是,他的野心勃勃的儿子法尔纳克也站到了起义者一边。米特拉达梯六世被叛乱者(由他的儿子领导)围困在宫内,由于担心可能被罗马人俘虏,米六爷自杀伤亡。他的儿子法尔纳克,被罗马人立为傀儡国王。庞培下令厚葬米六爷。米特拉达梯战争结束了。本都沦为罗马的附庸。前64年,庞培又攻破塞琉古首都安条克,消灭了还在苟延残喘的塞琉古残余势力。亚美尼亚的提格兰二世也被迫臣服罗马,吐出吞并的土地,庞培威震整个东方,
四 三头同盟与帕提亚
在苏拉和马略的党争中,许多共和制的支持者被杀,反对共和的势力日益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几个军事政治强人相继登上了罗马政治舞台。苏拉死后。苏拉的部将庞培,克拉苏与没落贵族凯撒勾结在一起,与元老院作对。前60年,三人组成秘密的政治同盟,史称“前三头同盟”。为了巩固这一同盟,恺撒(前100年—前44年)把自己年仅14岁的女儿嫁给了50岁的庞培。在克拉苏和庞培的支持下,恺撒于前59年当选执政官。
在三头同盟中,克拉苏最为圆滑,狡诈,起到三头同盟润滑剂的作用。克拉苏善于经商,是罗马的首富。曾于前73年镇压过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但是,克拉苏的军事才能不高,功绩也不如另外两位(庞培征服东方 凯撒征服高卢 不列颠),因此,克拉苏急切渴望挑起战争。建功立业,前55年,他出任叙利亚总督,积极准备向帕提亚人发起进攻。
帕提亚人,在以前的课中我们讲过,是一伙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帕尼人在首领阿尔沙克一世率领下入侵塞琉古,前247年占据帕提亚,独立建国。这就是著名的帕提亚帝国。中国史书称为安息。随后帕提亚不断蚕食塞琉古领土,至前1世纪末期,已经成为亚洲的一个庞然大物。在本都,塞琉古垮台,亚美尼亚倒向罗马之后,帕提亚人与罗马正面接触,为了争夺亚洲霸权,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前三头同盟 克拉苏 庞培 凯撒
帕提亚人
帕提亚帝国
帕提亚军队大部分都是骑兵,由平民组成弓骑兵,贵族组成重骑兵。帕提亚帝国军队的精锐是贵族组成的铁甲骑兵,铁甲骑兵的人马都身披锁子甲和鳞甲,配备长矛的铁甲骑兵用以冲击敌人的阵线,另外还配备弓箭。铁甲骑兵的装备价值不菲,他们来自贵族阶级,以换取他们在地方上的自治权。轻装骑兵是从平民当中招募,充当弓骑兵,他们穿着普通的外衣和裤子作战,弓骑兵使用复合弓,威力很大,弓骑兵可以在面对和背对敌人的情况下射击,这就是著名的“回马箭”。帕提亚步兵多数都是临时征召的各类乌合之众,以轻步兵为主,数量不多,战斗力很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帕提亚人在作战中使用“帕提亚战术”,弓骑兵和重骑兵互相配合,这也成了游牧民族的经典战术。作战时,帕提亚弓骑兵从四面八方射出漫天箭雨。削弱,打乱敌军队形,并引诱敌军追击,重骑兵随后发起冲锋。如果缺乏足够的远程力量,帕提亚战术极其难以对付。
帕提亚铁甲骑兵
前53年,克拉苏未经元老院请示,率4万步兵,4000骑兵远征帕提亚。克拉苏对帕提亚人文及自然地理几乎一无所知,狂妄自大,骄傲轻敌。
在罗马军队驻扎叙利亚时。罗马共和国的盟友,亚美尼亚国王阿尔塔瓦兹德二世(提格兰二世之子)前来拜访。阿塔巴祖表示愿意亲率一万铁甲骑兵助战,同时建议克拉苏大军北上,取道亚美尼亚南下,直接进攻安息帝国的都城泰西封。这条行军路线所经过的都是山地,可以限制安息骑兵的活动。然而傲慢的克拉苏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他不愿绕道,执意要横穿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长驱直入。
安息皇帝奥罗德斯二世获悉克拉苏入侵,立即召见出身波斯著名贵族苏伦家族的统帅苏莱那。他决定由自己亲率大军北上打击亚美尼亚,阻止亚美尼亚人驰援克拉苏。同时,他留给苏莱那不足二万的骑兵,其中铁甲骑兵1000人。奥罗德的计划是,由苏莱那尽可能地拖住克拉苏,直至自己解决了亚美尼亚人,再赶回来与他会合,与克拉苏决战。
但是苏来那从未打算按照奥罗德斯二世的那个设想行事,而是决定以自己手中的这支精骑直接和克拉苏的主力决战,消灭他们。面对来势汹汹的罗马军队,苏莱那定下了诱敌深入的策略。他命令所有军队,一旦遇上克拉苏的主力便佯装向内地逃逸。帕提亚人一路后退,罗马军穷追不舍,疲惫不堪,士气大跌。至卡莱城(今土耳其哈兰),与帕提亚军队遭遇。
卡莱城的位置
卡莱会战 前53 重点必考
兵力对比 罗马45000步兵 4000骑兵
帕提亚 10000骑兵(弓骑兵9000 铁甲骑兵 1000)
帕提亚处于明显劣势
两军遭遇,安息军队自四面八方涌现出来,而且根本没有固定的阵形。克拉苏意识到自己已经中了对方的诡计。不过他自知在兵力上据有优势,是以并不慌张。他重新部署,将四万大军组成一个庞大的方形的龟甲阵,每一侧的防线由十二个营的重步兵组成,中央为轻步兵,骑兵和辎重。
龟甲阵(罗马军队常用阵型,可以有效减弱远程伤害)
安息军队惯用战鼓鼓舞士气。苏莱那发出开战的信号后,数千面战鼓同时擂响,如雷鸣般夺人心魄。从未经历过这等阵势的罗马士兵个个面露惧色。士气大跌。
帕提亚弓骑兵射出满天箭雨,罗马轻步兵反击,被帕提亚箭雨打退。安息轻骑兵一直和罗马人的阵线保持三十至五十米的距离。他们飞快地放箭,根本就不瞄准,而且努力将箭镞以最大的力量射出。罗马军队不断伤亡。一旦罗马军队追击,安息弓骑兵就后退,射出回马箭,铁甲骑兵则发起冲锋,罗马军不敌败退。此时罗马人还抱着希望,只要敌人的箭耗光并退出战斗,或者前来短兵相接,他们就能坚持下去。可是他们察觉到许多满载着箭的骆驼就在附近,最初包围他们的安息人从那里不断得到新的补充,大量的备用箭矢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而且还送来了具有穿透力更强的倒钩箭头。帕提亚人将罗马团团包围。
卡莱会战示意图(蓝色帕提亚红色罗马)
罗马军不甘坐以待毙,克拉苏令长子普布利乌斯率1300高卢骑兵,500弓箭手,8个步兵大队突围,帕提亚骑兵撤退,引诱其追击,随后将其包围歼灭。尽管罗马的高卢骑兵奋勇作战,但是明显不是铁甲骑兵的对手,全军覆没。普布利乌斯自杀。帕提亚人用长矛挑着普布利乌斯首级示众。
卡莱会战中的安息骑兵
罗马军勉强撑到夜间,帕提亚人不打夜战,暂时退走,罗马军狼狈撤退,抛下伤员5000多人。将领卡西乌斯率部近万人抛下大部队抢先逃跑。次日天明,帕提亚人将伤员全部杀死。
克拉苏率部撤至卡莱城,遭到帕提亚人包围。双方谈判破裂,克拉苏在谈判中被杀,罗马残部突围逃走,被帕提亚人追上全歼。罗马军全军覆没。罗马的鹰旗也被帕提亚人缴获。克拉苏首级被送往泰西封示众。
伤亡 罗马 阵亡20000被俘10000 残部溃散
帕提亚 100余重骑兵数百弓骑兵
卡莱会战分析
这一仗明显就可以看出来,罗马军队在无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遇到从来没有见过的帕提亚战术和帕提亚人,根本没办法对付。罗马人这一仗远程力量不够,面对这个弓骑兵加重骑兵的这个组合你说他专靠重装步兵,还有那个少得可怜的高卢骑兵能打得过吗,所以这边罗马必败无疑,卡莱会战是很经典的战役,世界各大军事院校必学的战役,充分说明了一点重装步兵在缺乏远程力量的支援下,没有办法战胜在平原上战胜优势弓骑兵。
战后,罗马爆发内战,无力复仇,帕提亚人乘机逼迫亚美尼亚臣服,一度将势力扩张到地中海东岸。罗马与帕提亚旷日持久的战争即将拉开序幕。
课后习题
1 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 从兵种配置和战术角度 分析卡莱会战罗马战败的原因 罗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避免失败?
下一讲 第九讲 高卢战争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系列讲座芝兰学社QQ群连载中 欢迎加入 群号649461181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