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坦头镇溪南村,村前的倒溪湿地公园河畅水清,村中道路宽阔干净整洁,两旁栽花种草绿意盎然。堤岸上的休闲小公园里,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绿化灯光一应俱全,孩童围着滑滑梯爬上爬下,村民们在清风亭下歇息纳凉,游步道上更是不乏饭后散步的悠闲身影,俨然一幅安居乐业、和合与共的美丽画卷。
“以前,村里没有这样的地方,老人儿童们都没地方逛。现在,有了这些健身器材、小公园,村民们有了娱乐休闲的地方,不少周边的村民也都赶过来锻炼身体、散步乘凉。”走在溪南村的主路上,村党支部书记沈志平兴致勃勃地和记者分享这两年来溪南村民业余生活的变化。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溪南村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持续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集体会议,发动党员干部们带头示范。为推动整治工作落地见效,溪南村采取责任细分、先近后远的治理模式,将整治区域划分为8个小网格,以网格员所在房屋为中心向周边邻舍辐射,充分利用“人熟好办事,理熟好说话”的优势,引导群众重视人居环境,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凝心聚力将曾经的“堵点”变“亮点”。
治理有方向,“颜值”自然升。11位村两委干部,39位中共党员,406户村民,一场声势浩大的人居环境优化行动在这个小村庄里拉开了序幕。干部带党员、党员带村民,以点带面促整治,一时间,人居环境整治的风吹到了溪南村的各个角落,大家集中整理乱堆乱放的杂物,凝心聚力清扫路面垃圾、清除落叶杂草、疏通灌溉水渠、拆除农田临时棚、打捞河道漂浮物,确保村里村外、门前屋后“不落一处”,乡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溪南村东侧的鹿角潭,是村内农田的“小水库”,但其因多年未曾清理,加之前段时间的连续降雨,淤泥过厚水流不畅、枯木残枝堆积腐坏,积水杂物给附近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此,溪南村果断投入50余万对鹿角潭进行环境整治,清河道、建公园,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潭中淤泥完成清运后,水流恢复了往日的畅通,村内农田的灌溉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而沿岸新铺设的步道、别致的竹亭,也让鹿角潭成了村民纳凉散步的好去处。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要“面子”更要“里子”。在村子里的一条小路上,村党支部书记沈志平用手比划着原先道路被侵占时的状况。“原来这条路上堆满了建筑垃圾,路面只有现在的一半宽,车子没办法开过去,杂物整理搬空后,路宽了不少,村民通过这里也更方便了。
”经过多次上门沟通、促膝谈心,村民在党员干部的动员下,主动参与到杂物搬运工作中,成为人居环境优化潮流中的一股力量。在这之前,让溪南村党员干部最担心的还是一处位于村中央的四合院,当年久失修的砖木结构碰上狂风暴雨的台风天,这座四合院就成了村民眼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风一大,四合院的木头和瓦片就容易落下来。这里是村里以前重点关注的地带,台风天特别危险。为了防止造成伤害,我们都会提前拉上警戒线。整治的时候,我们先将原来老屋上的电线移到附近的新建筑上,清理了墙边堆积的杂物,花费一周多时间建起一面围墙。现在,刮风下雨也不用担心发生危险了,附近路过的村民们也安心了。”溪南村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员裴英平介绍道。
除此以外,为了更好的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溪南村花费5万余元采购450个家用分类垃圾桶,分发到每家每户中,引导村民在家里先一步完成垃圾分类。同时,在每一个周三,溪南村党员干部都会不约而同地组队上街“压马路”,检查道路清洁、村内整治情况,清理路旁垃圾。在溪南村党员干部与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显著提升……在建设宜居美丽乡村的路上,这座倒溪旁的村庄正迎来越来越多的改变。
记者 王丽娜
往期 · 推荐
●
●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