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喜怒不形于色

原创厚黑大全

厚黑大全

houhei_daquan

不是彻底的厚颜与黑心便不能成为大奸大雄,一部二十四史,一言以蔽之,厚脸皮黑心肠而已,封建权贵未必懂政治学,但无人不通厚黑学,大奸大诈用而不说的争雄秘传,帝王将相常胜不败的政治机密(出自正版《厚黑大全》)

徐世昌:喜怒不形于色

喜怒不形于色_喜怒哀乐形于色的意思_喜怒形于色

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冷静,特别是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仍能镇静如常的人,往往会成为社交场中最有魄力的人。真正能够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往往是将厚黑术运用得极高明的人,也是很可怕的人。这种人就是李宗吾先生所讲的隐恶扬善的最佳人选。徐世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能在大事面前将自己的情绪深深地埋藏起来,等待时机,从而获得后来的成功。

民国时期著名的新闻人陶菊隐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徐世昌:独徐世昌者,侥幸入词苑,学问非所长,终身未绾军符,戎事更非所习,谈笑从容,取功名如拾芥,仕清室忝握机枢,佐民国俨居元首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徐世昌没有什么大的学问,也不会行军打仗,但是他在谈笑之间就能获取功名,清朝的时候官至协理大臣,民国的时候则当上了大总统。其实,在徐世昌发迹的过程中,他最重要的法宝之一就是喜怒不形于色,深藏不露。

徐世昌是天津人,他和袁世凯早就相识,1879年的时候,二人就结为兄弟,袁意气磅礴,徐则唯否因人,刚柔相济,恨相见之晚。后来,袁世凯资助徐世昌去参加科举,徐世昌考中举人,此后又考中了进士,任翰林院编修。

后来,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3月,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直到这个时候,徐世昌才辞去满清朝廷的太保之职,隐居青岛。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的精明和老到。在时局动荡,社会形势不明的情况下,他是不会轻易做出选择的。即使和袁世凯是好朋友,他也不轻易相信对方,而是有着自己的判断。到了1914年5月,袁世凯根据新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极力邀请徐世昌出任国务卿,他说:菊人,吾老友也,如不以入仕民国为嫌,当倒屣迎之,位在诸总长上。乞耐心静候也。面对这样的盛情相邀,徐世昌才终于出山。这是因为经过两年时间的观察,徐世昌认为袁世凯的位子坐稳了,于是他选择了入仕。

但是出山之后,徐世昌在做事的时候并不盲从于义气,只是跟在袁世凯的脚步后面,他的决策从来都是依据情势而定。

1915年,袁世凯意图恢复帝制,徐世昌凭借自己敏锐的感觉,认为此事会引发祸端,阴附之而佯若不预,伴食政事堂,恬不知耻。但是袁世凯不听他的,执意要称帝。因此在这段时间里,徐世昌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与人言必嘲度,他没办法骂袁世凯,就骂倡导此事的杨度等人。

后来,蔡愕在云南起事反袁,徐世昌竟然十分兴奋。陶菊隐先生说,徐世昌的一生都深沉、喜怒不形于色,唯独这一次露出了情绪。

在这以后,徐世昌继续留在民国政府,游走于北洋军阀直、皖、奉各系的政客之间。1918年10月,皖系操纵的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中华民国大总统,有书记载此事为:选徐者,各赠徐照一帧,有其亲笔署名,与时下名伶赠照题名,如出一辙。办理选举以前,段命曹汝霖以铁路为抵押,向日本借款数千万。选举揭晓,徐以大多数当选,借款为之一空。可以说,徐世昌的总统位置,就是以北洋政府对日借款数千万元的代价换来的。但实际上,因为这钱不是他自己借的,而是段祺瑞命令曹汝霖去操办的,所以他也不用担心自己背上任何的骂名,依然冠冕堂皇。而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徐世昌又顺应民意,免去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的职务,又做了一次人情。

1922年直奉大战后,徐世昌辞去总统之职,从此隐居在天津,终日写诗论画,不再过问配合。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本人曾经拉拢他加入华北伪政府,却遭到他的严词拒绝。有人据此评价说他有民族气节,但更多时候,我们还是认为,徐世昌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凭着政治经验,他认为日本人不可能有好下场,所以才拒绝坐上那条船。

自古以来,从政的人能善终的并不多,徐世昌却是其中的奇葩。他持黄老之术而极纵横捭阖之能事,一生虽然屡经风雨,却喜怒不形于色,心中所思之事从不被旁人窥到。也就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这条仕途之路上走得这么平顺。与他相比,那些不会内敛、放纵情绪的人,都是玩不了政治的。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