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吃什么药最有效_反之_反流性食管炎

莫若反之民,隶书、白文印

《荀子·君道》: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故君人者,劳于索之,而休于使之。

有昏乱不可救药的君王,却没有混乱不可治理的国家 ;依靠人才可以治理好国家,只靠法令却不能治理好国家。大禹的治国之法仍然存在,夏朝的子孙却已经不再是天下的君王了。所以说不能单单依靠法令立国,制度也不能自动推行;有了治国的人才法令就能够保存,失去合适的人再好的法令都会消亡。法令制度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人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有了治国的人才,即便法令简陋,也能够治理好所有事务;没有治国的人才,即便法令完备详细,没有掌握实施的先后顺序,不能根据事务的发展变化灵活实施,就足够让一个国家陷入混乱。不了解法令的原理,只知道照搬法令条文的人,就算背诵的法令再多,处理具体的事情时也必然会混乱错误。治理国家的君王,最主要的工作是寻找合适的人才,将治理的责任交给合适的人才后就可以免去劳苦了。

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只有不懂得治理的君王;法令制度虽好,离开了秉公执法的执行者,也会变成漏洞百出的笑话。法令制度虽然完备,一旦确立就不能自行完善改变,而世界和社会却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没有懂得法令制度本义的人去不断完善发展,迟早会与社会脱节变得不合时宜。拿着过时的法令制度,自以为秉公执法,却不知是照本宣科刻舟求剑,只会让国家更加混乱。法治看起来优于人治,但是缺乏了对执法者的约束,法令制度也会成为人性的玩物与工具。在法治与人治之间,我们首先应当用法律治理执行法令的人。

“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

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答案只要修养君王的品行,就不需要担心怎样治理国家了。君王就是整个国家的标准,民众就是他的影子,标准正确影子自然不会有偏差。君王的行为,是民众行动的源头和依据,源头清澈溪流也会清澈,源头浑浊溪流也会浑浊。掌握国家政权的人不能爱护民众,无法使民众获得切身的利益,反而要求民众亲近爱戴自己,怎么可能办得到。民众不愿意听从当权者的指挥,不愿意为其牺牲,又怎么可能让军队的战斗力强大,让城池的防御坚固。所以说君主想要获得政权的稳固安定快乐,就必须先让民众安居乐业;想要让臣子归附民众一心,就先要在政事处置上对臣子民众一视同仁;想要治理好政事美化风俗,就要从选择合适的治理人才开始。

在国家与民众、组织与个人、企业与员工之间,谈论先付出后收获,就应当从掌权者和最大获利者开始,而不是从权力最小获利最少的民众与个人开始。权利的最大拥有者都无法做出表率,让民众如何能够心甘情愿地付出。权利对人性的扭曲力量与人的慕强心理,决定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管束好了当权者就能事半功倍,不能管束好君主与政令法治执行者的行为,必然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宫中行乐词·其三》

唐 · 李白

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鸣水,箫吟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