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翘河渔港 草原花摄
现在的施翘河,是崇明的一个工业小区,本名外津桥,位于县城以西二里路处。
相传,从前外新桥那里有一家人家姓施,夫妻俩四十多岁了,尚无子女。这一年,妻子忽然怀了孕,一家人十分高兴。到了生产这天,请来了接生婆,孕妇一阵腹痛,生下的却是一条小蛇,还有四条腿。老娘婆及产妇等人吓得目瞪口呆。
只见这条小蛇长得很快,一会儿讲起话来,叫一声:“母亲,你们不要怕,我是天上的龙,今天上帝要我到东洋大海去,等一会请你们送我到东海去”。还说:“我是姓施的,今后凡是姓施的世世代代都能做官,要有三升三斗芝麻那么多的人做官发财”。说话间,这条龙长得屋里藏不下了,就自己走到了屋外。这时大家才清醒过来,连忙跟着走出屋去。
施翘河日落
这条巨龙,一路向东去,龙行在前头,母亲等人在后面走着。巨龙力大无穷,在地上行走过去,身下的泥土纷纷往两边豁开,龙每行一段路,就回头看一次母亲。到得东海,煞时间,天上乌云滚滚,海里巨浪翻腾,龙告别了母亲等人,腾飞上天,接着又钻向海的深处。
事后,人们就依照龙行得路线,从外新桥起开一条直往东海的河道,巨龙看望母亲时,头回一回,河道也弯一弯,龙看望母亲七十二次,河道就有七十二个弯,因巨龙出生于施家,所以河名“施翘河”。从此以后,崇明姓施的世世代代做官较多,发财不少。经世代沿革,现在施翘河就只指龙的诞生地了。
现在的施翘河港湾
漫话崇明“施”姓
崇明岛上,施姓是仅次于黄、陈二姓的第三大姓。追溯施姓的主要渊源:一出自姬姓,为春秋时期鲁惠公之子施父后人,《元和姓纂》记载,施氏原本系出姬姓,是周王室的后代,周武王四弟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传至春秋时期鲁惠公之子尾生,字施父,其后代以祖字为姓,于是有施氏。
从崇明县志和家谱的记载来看,施姓是陆续迁居崇明岛的。唐万岁通天元年(696),黄、顾、董、施、陆、宋6姓迁居崇明东、西两沙,号称“沙六子”、“迁崇始祖”,成为崇明最早的居民。后来北宋靖康末年,大夫、总辖施天瑞自开封南下,迁居崇明;其弟施天寿卜居句容,六世孙廷善也迁居崇明。
崇明施姓,历代涌现了不少名人。
明代,崇明县内有个老年人叫施廷,组织“耆民兵”,在崇明、太仓屡创倭寇,使敌闻风丧胆;
神童施顿,传世名诗有“巧鸟奇花随手成,花无香气鸟无声;凭君舒卷凭君看,花不凋零鸟不惊”;
清初施维翰,曾任浙江总督;
名进士施何牧,著有《韵雅》、《史般》、《一山诗钞》传世;
施彦士,道光年间举人,著有《海运刍言》、《读孟质疑》和《求己堂诗文集》等;
近代女诗人、女校长施淑仪,著有《湘痕吟草》、《冰魂阁诗存》、《清代闺阁诗人征略》等;
施颂伯,号称“琵琶圣手”;施祖皋,著有《硕果斋词》、《模范作词读本》等;
当代的施五郎,中国海员工人领袖、共产国际六大代表;
施汝为,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施雅风,中科院资深院士,中国现代冰川科学的开拓者;
施士元,是“居里夫人的中国学生”,其女儿施蕴渝,中国科学院院士;
施仲衡,中国工程院院士、地铁专家;
施南池,著名书画家……
崇明县内以施姓冠名的地名有施翘河、施效村镇、宋施镇、施祥状、施植状、施于教状、施行人弄、施晋伯桥、施开先竖河、施家河沿、施家庙、施家当、施家弄、施谷郎花厢等。江苏太仓有为纪念崇明抗倭牺牲的施廷而建的施相公庙。崇明施姓为上海及周边的历史与人文景观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信息来源丨崇明县志
主编:陈珺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