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广播协会名词解释_日本广播协会_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报道

01

《真理报》

《真理报》曾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报纸之一,是前苏联报业的一面旗帜,独享了一个时代的骄傲。《真理报》的党报模式及其新闻思想曾对我国社会主义报业的构建产生深远影响,从 1912 年《真理报》正式创刊至 1991 年 8月苏共解散,叶利钦勒令《真理报》停刊,直至同年 9 月该报作为独立报纸获准复出,《真理报》由兴而盛再衰的历程发人深省。

(1)《真理报》的创办和发展

1912 年至 1914 年是《真理报》初创时期。1912 年 5 月 5 日,根据列宁指示,真正代表俄国民众意愿,阐述布尔什维克革命主张的政治性日报《真理报》在圣彼得堡问世。创刊号为对开大报,共四版,不登照片和插图,只有文字稿。报纸的第一位主编是斯大林,他亲自撰述创刊词,指出《真理报》的政治纲领是:在劳动群众中,散播关于工人阶级的朋友和敌人的真理,保卫工人事业的利益。创刊号经费来源于工人们的捐款,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人报纸。从此,《真理报》在实践和斗争中逐步成熟、发展壮大,直至成为庞大的苏联报刊王国的领袖。鉴于其权威性,《真理报》创刊日——5 月 5 日后来成为苏联新闻节。1914 年 7 月,沙皇政府强行查封了《真理报》。

(2)《真理报》的鼎盛时期

《真理报》的鼎盛时期从十月革命胜利开始,至 1991 年苏联解体结束,历时最长。在几十年的漫漫岁月里,作为苏联共产党的惟一机关报,《真理报》与苏共是合而为一,密不可分的,在苏联报业中享有无尚的地位。

(3)《真理报》的衰落及其历史必然

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提出“全面改革”的方针,期望通过加速发展社会经济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从此,苏联政治生活中波澜迭起,苏联报刊的性质、体制也随之发生本质性的变化。首先,戈尔巴乔夫在新闻界极力倡导公开性,提出“历史无空白”、“批评无禁区”等口号,强调舆论工具是“实行公开性的最有代表性和群众性的讲坛”,“报纸应当支持公开性原则,应该将更多的事公之于众”。在他的倡导下,报刊开始成为不同政治观点的载体。

1991 年,8·19 事件爆发,叶利钦上台,解散苏共,宣布《真理报》等六家苏共报刊为非法出版物,暂停出版发行,并把俄罗斯领土上数百家共产党的印刷厂、出版社、新闻社没收。至此,作为苏共中央的喉舌和工具,与其荣辱与共几十年的《真理报》结束了它辉煌的党报时代。、《真理报》覆灭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

党报一定要置于党的监督领导之下,在国际环境仍复杂的情况下,不给敌对势力可乘之机;党报要坚持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中国特色,不照搬别国模式;党报改革应与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步调一致;党报必须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忠实喉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树立正确是非观,坚信社会主义必胜,维护社会稳定和党的形象,为党在新时期的改革目标服务。

02

日本广播协会(NHK)

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创建于 1926 年,战后重新改组。1953 年开播电视以前一直经营广播,现在主要力量已转电视。NHK 是半官方性质的公营广播电视机构,又是实行自主经营的“特殊法人”。它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任何人不得对广播内容进行非法限制和干涉。它不以营利为目的,不播放广告,旨在通过制作新闻、娱乐节目,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准,其全部经费来自电视机执照费,经济基本自立。从总体上看,NHK 的节目内容比较严肃、正统,新闻报道方面力求准确、公正,注重实效性,娱乐题材尽力避免庸俗化,在世界电视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

03

“白虹贯日”事件

一战后,日本政府对报界的镇压措施引起了报界的强烈不满。1918 年 8 月 25日,全国 84 家报社的新闻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了“关西记者大会”。报道这次大会情况的《大阪朝日新闻》在提及此事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起诉该报。结果,登载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禁止发售;发行人兼编辑山口信雄和撰写这条新闻的记者被判刑两个月;社长被迫辞职,包括总编辑在内的许多编辑人员都被迫离开报社。该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贾祸事件。它表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为了防止国内社会主义运动的滋生和发展,日本政府提高了警惕,加强了对舆论的控制。

与你研途相伴 愿你逐梦无惧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