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古装剧中,人物的称谓不仅代表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还反映了古代宫廷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今天小编带您了解下剧中部分常见的称谓及其含义。
王
wang;king;prince
定义:一国一地之主的尊称及由皇帝封授的最高爵位。夏商周及春秋战国各国的最高统治者,秦汉以来成为皇帝封拜诸侯、贵族、功臣的最高封爵。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王后
wang hou;queen
定义:王的正妻。始于商周,汉以来指诸侯王正妻。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天子
Tian zi;son of Heaven
定义:周朝天王及秦汉以来皇帝的别称。意为上天之子,代天治理人间,以示其位受到天命保佑。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皇帝
huang di;emperor
定义:秦始皇以来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正称。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遂定此称。历代沿用至帝制结束。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皇后
huang hou;empress
定义:皇帝的正妻。秦始皇把王朝最高统治者改为“皇帝”后,其正妻亦从“王后”改为此称,历代沿用至帝制结束。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皇太子
huang tai zi;crown prince
定义:皇帝子嗣中被明诏选定的储君。简称“太子”。若皇帝指定的储君是其弟辈、孙辈,则称皇太弟、皇太孙。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皇子
huang zi;prince
定义:皇帝之子。历代皆有众多特权,但其任官及政治活动又有不少限制,常被封以王爵。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世子
shi zi;rightful heir
定义:王的嫡子或储君。周朝指天子、诸侯的嫡子,汉以来专指诸侯王子嗣中已被选定的储君。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公主
gong zhu;princess
定义:从女子尊称发展而来的帝王之女的封号。最早曾是女子的尊称,东周始指天子、诸侯之女,汉朝以来为皇帝之女的封号,包括借此明确为皇帝养女而外嫁的一般宗室女子,均有相应的权利、待遇。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驸马
fu ma;emperor’s son-in-law
定义:从近侍官发展而来的公主夫婿之称。汉朝始设驸马都尉,为近侍之官,掌皇帝随从车马。魏晋以来常以此官授帝婿,称为“驸马”,以后遂为帝婿的专称。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长公主
zhang gong zhu;emperor’s sisters
定义:先帝之女及当朝皇帝姐妹的封号。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大长公主
da zhang gong zhu;emperor’s aunt
定义:先帝姐妹及当朝皇帝姑母的封号。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亲王
qin wang;prince
定义:皇族专用的王爵。西晋始以此为最高一级爵号,仿汉同姓诸侯王有特定国名封域及军政建制,以封皇帝兄弟和皇子。相沿至隋唐,多虚其封国。其后多指皇子封王者,其权利虚实不同,清朝定为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和硕亲王。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郡王
jun wang;prince of the blood of the second degree
定义:以郡为名的王爵。西晋始以此为亲王之下的第二级爵号,以封亲王之子及其他同姓或异姓勋臣,有大、次、小郡之别,各有多少不等的食邑户数。后世沿之,其特权有虚有实。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郡主
jun zhu;princess of the blood of the second degree
定义:公主以及王女封号。始于西晋,指公主赐郡为封邑者。后为皇太子及亲王之女的封号,权利待遇与公主有别。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命妇
ming fu;titled woman
定义:得到王命封号的妇女。妇女封号始于商,西周常以此专指大夫之妻,汉以来统指得到朝廷封号的贵妇。唐以来以皇帝嫔妃为内命妇,有官爵者母、妻受封为外命妇,各有封号等级,对应一定的政治和礼仪待遇。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夫人
fu ren;ladyship
定义:高等级的命妇封号。西周以来礼制称天子正妻为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称妻。此后诸侯国君及封君之妻、汉至宋朝皇帝的部分嫔妃和女性亲戚以及汉至明清高级官爵之妻,皆可封为夫人,近代演变为妇人的尊称。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如夫人
ru fu ren;nobleman’s con-cubine
定义:夫人以下的姬妾。西周以来诸侯、封君之妻称夫人,其下姬妾称“如夫人者”。后世遂统指地位在夫人以下的配偶及妾。
学科:中国古代史_通论_政治_中央及地方职官
其他称谓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耋(mao die)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以上名词术语来源《中国古代史名词》
热点聚焦: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