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面逢迎,世情如鬼
近日,沉寂多年的刀郎带着新专辑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新歌《罗刹海市》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频频登上热搜。
多年前,刀郎以《2002年的第一场雪》,名动江湖,遭到众多乐坛大咖发声抵制,被称“恶俗曲风”、“没文化”。密集的打击,让刀郎收“刀”封山,避居一隅。
刀郎《罗刹海市》是以蒲松龄《聊斋志异》为背景,各种自媒体做了五花八门的解读,不少都围绕话题流量运转,把明星们的那点事儿,八卦了再八卦。
去八卦也好,去解读也好,造就了今天的现象级,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罗刹海市》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小说描述了一个名叫马骥的秀才误入罗刹国,那是一个以丑为美的虚拟国度,越是丑的越能担任高管要职,是个黑白颠倒的世界。
马骥因为生得英俊,在罗刹国被视为丑陋的怪物。后来马骥的才华被执戟郎看中,于是想将他引荐给皇帝。
没想到皇帝身边的大臣纷纷反对,因为他们认为马骥长得像怪物一样,实在是太丑了。
马骥因此郁郁寡欢,在家多喝了几杯酒后用木炭涂黑了脸,没想到变黑的马骥却被人称赞不已,执戟郎让马骥用这样的面目去面见皇帝。
但是马骥不同意,他说:“游戏犹可,何能易面目图荣显?”
在执戟郎的劝说下,马骥最终还是同意了涂黑脸见皇帝,后来马骥果然得到了重用。
这是《罗刹海市》这篇小说的前半部分,还有一半并没有出现在刀郎的这首歌里。蒲松龄的《罗刹海市》,前半部分是“大罗刹国”的故事,后半部分是“海市”的故事,美男子马骥的龙宫奇遇。
马骥休假后回到了刚来到罗刹国时住过的村庄,村民们带着他去赶了海市,在那里,马骥被东洋三太子引入龙宫,引荐给龙王,在这里,一切事情都和罗刹国截然相反。这里环境清明,人物貌美,重用贤才,马骥凭着一篇《海市赋》获得了极大的尊重,还因为自己的才华和龙女成了亲,成为龙王的驸马。蒲松龄还借龙女之口,传达出了他对真正的爱情的看法。
后来,马骥为了照顾母亲回到了家中,但他仍十分珍惜他和龙女的爱情,他为之守义抚儿,对龙女念念不忘,情深意切。估计龙宫是蒲松龄按照心目中的理想国度塑造的,简直就是酸文人的天堂。
在小说的最后,蒲松龄说:“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戴着假面具迎合世俗,如此世态与鬼域无异。然而,颠倒美丑的怪癖,偏偏全天下皆如是。
罗刹国虽然荒诞,但谁又不是生活在这般荒诞的现实中呢?
曹雪芹说自己写《红楼梦》,就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又何尝不是呢?
从19岁中秀才,到72岁才考了个岁贡生,蒲松龄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举人”的头衔。按三年一次乡试计算,假如每次都参加,他大概考了17次,却比《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还要悲催,毕竟范进最后中举了呢。
蒲松龄生前未曾显贵,著述未能刊行,文名也仅限于家乡一带,以至于他晚年有“谁知一事无成就”的悲凉感叹。他同样没有预料到百年后,自己竟然红得发紫,留名青史。
读《聊斋志异》,佩服蒲松龄有才华,却一生怀才不遇,看破世间冷暖。刀郎的新歌以聊斋罗刹国这个故事为背景,“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同样一个罗刹国,故事处处为虚构,歌词却是句句有所指。若是读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便能听得懂刀郎的《罗刹海市》,吃瓜群众眼睛是雪亮的,能有五花八门的解读冲上热搜榜,这说明引起了共鸣。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