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写作课来了!记得关注我们,每周末都会更新哟。

本期的内容是——《千字之内如何施展拳脚》,选自《人民日报写作课:魔鬼在细节》。

人民日报社新疆分社记者阿尔达克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向大家分享相关经验。

前几日,经济社会部主任王慧敏(现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的一篇《不改初衷》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细细品读,被一段文字击中:

有时候碰上年轻的编辑约稿:“王老师,写这点小玩意,对你来说应该很轻松。快点交稿呀。”我赶紧纠正:“我写任何东西都觉得有压力。时间能否宽裕一点?”这绝不是谦虚!干的年头越久,对文字越有敬畏感。

文章再短,也绝非“小玩意”。相反,文章越短,越考验记者的功力。2019年1月,王慧敏在任浙江分社社长时采写的“改革先锋风采”专栏稿《“老鲍啊,是棵实心竹”》,全文不足千字,却令人印象深刻。

千字_字的笔顺_舍得作文400字400字

螺蛳壳里如何做道场,小天地怎么做出大文章?

入题快,吸睛迅速。“一搭手就知道,这是一个敢作敢为、生命里镌满风霜的硬角色。瞧,粗硬的手指铁铸一般。”

一开头,一搭手,波澜顿起。这个硬角色是谁?为何手指铁铸一般?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这一定是个有故事的角色。

好似是去看一场话剧,你还未坐定,大幕拉开,没有人交代背景,没有人奏乐造势,一束追光就直接打在了主角身上。还没反应过来,你已经被带入剧中,妙哉!

有冲突,情节丰富。往下接着看,果然有惊喜。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寥寥数语,写出了三次冲突,看完之后直呼过瘾,拍手称赞!

前期,作为村委会主任的老鲍带着村民卖石头挣钱。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卖石头”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每年村里有300多万元纯利润,名列安吉县各村之首。可是,鲍新民的心却在滴血:青山不见了,绿水不见了,就连村头那棵屹立了近千年的银杏树也不结果了。更糟的是,先后有5名矿工遇难……这是第一次冲突,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冲突,老鲍选择了后者。

可是村民不干了,因为村集体收入骤降:山里人,脾气犟,鲍新民没有退缩。……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鲍新民带领余村人开始了探索,奏出了悦耳的“绿色变奏曲”:对全村生态进行了大修复,办起了农家乐、推出漂流项目、发展观光农业……这是第二次冲突,面对村民的质疑,老鲍没有退缩,带着村民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之路。

村里发展起来了,可老鲍没有闲着:当起了村务监督员。对他,这个职务可不是个摆设:村里的发展思路有不合理的地方他会犯颜直谏,游客乱扔垃圾、哪家农家乐偷排污水,他会上前理论……这是第三次冲突,退休赋闲养老还是继续为村里出力,老鲍当然得继续干下去!

不知不觉中,读者已经从老鲍当上村委会主任看到他退休,了解了老鲍的大半辈子,了解了他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过数百字,交代得清清楚楚。

接地气,语言生动。老鲍为何是棵实心竹?读者在文章最后找到答案:安吉多竹,说起竹子,当地人爱这样形容:“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可提起鲍新民,村民们说:“老鲍啊,是棵实心竹。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实诚!”

开头吸睛,中间高潮迭起,而结尾则是升华。这样深刻又生动的结尾,将报道又推向了另一个高度。让当地群众来评价老鲍,公正客观。当地群众如何评价——实心竹,有着浓浓的地域特色。试问如果记者没有深入的采访,没有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何来这样生动的语言?

写好长通讯不易,写好短小精悍的通讯更不易,有分量的短稿在采写上需要花更大的精力。只有付出沙里淘金的劳动,才可能淘出黄金。

千字之内如何施展拳脚,《“老鲍啊,是棵实心竹”》堪称范例。作为年轻记者,要想写出如此精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谨记王慧敏主任的一句话——“时刻对文字保持敬畏之心”。

附:

跟着人民日报学写作↓↓↓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