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小编心目中,
四川人的性格,
也跟当地的美食一样,
麻辣强悍,又悠闲自得
今天的推送里,
我们的主角就是“川汉子”
保守又坚韧强悍的刘湘。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
他希望保境安民、护家守土,
过一种中国传统小农的生活;
然而南京政府、共产党红军、
以及日本人的先后到来,
将刘湘逼上了刀口。
他曾先后将熊克武及吴佩孚的外部势力赶出四川,
确立了由四川本土派掌控政治军事核心权力的格局;
也曾放弃美梦,出川抗日。
然而最终,
却在历史中空留一声叹息,
黯然收场……
崭露头角 33岁就独占一方
天下未乱蜀先乱,辛亥革命后的四川陷入北洋政府与南方政府的轮番争夺之中。1915年年底,来自云南的护国军和四川境内的北洋军展开激战。这场战役之后,先锋团团长刘湘受到大总统袁世凯的嘉奖令,并被委以少将旅长。
熊克武
1918年2月,靖国军攻占成都。刘湘见北京政府对四川已失控制,立即倒向四川靖国军总司令熊克武,发出响应“护法”通电。靖国战争结束后,熊克武以川军总司令的身份兼摄四川军、民两政。3月,而善于依靠强者的刘湘被熊克武委为川军第一师师长。
李殿元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编审
刘湘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很木讷的人,外表看起来很笨很憨厚,但是内心聪明得很。
国内的政局变化莫测,熊克武因与孙中山政见不合,两人渐行渐远。失去了革命阵营的支持,熊克武革命派力量在四川境内陷于孤立。刘湘在蛰伏几年之后,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因此,他联合四川境内的本土派,不断对熊克武政府施加压力。熊克武不得不以退为进,辞去川军总司令和四川省长,推举刘湘继任,33岁的刘湘正式就任四川省长兼川军总司令。此时的刘湘,已经成功完成了从少将旅长到川军总司令的转变。而失势的熊克武,虽然政治、军事能力均不出色,却有着极强的活动能力,他不断煽动川军各部联合与刘湘为敌。机会终于来临!
吴佩孚
1921年7月,直系军阀吴佩孚挺进湖北,湖南军阀赵恒惕因此请求川军援助。刘湘派出熊克武控制下的川军第一军出川作战。怎料第一军大败而归,第一军将领为此集体抗议,声称刘湘欲借吴佩孚势力,消灭第一军。1922年6月,在川军众将领的声讨下,刘湘被迫辞职。他将第二军兵权交予其心腹杨森,并暗中通过杨森调兵遣将,准备与第一军决战。
杨森
然而野心勃勃的杨森很快巴结上了当时掌控中央政权的吴佩孚。有了政坛新星吴佩孚的结盟,刘湘联合四川本土派、贵州军阀袁祖铭一同攻打熊克武。三方合力,熊克武残部被彻底逐出四川。杨森被吴佩孚操纵下的北洋政府任命为四川军务督办。对此,心有不甘的刘湘不露声色,坐待扳盘时机。
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奉军的炮兵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倒台,吴佩孚下野,杨森失去了在北洋政府中的政治靠山。利用这一契机,刘湘积极从北洋政府内部活动,并收买了杨森手下的第一师师长王缵绪。这一临阵倒戈,彻底推倒了原本就脆弱的杨森,全军大败。
1928年1月,蒋介石以杨森庇护吴佩孚为由,将杨森革职,防区、军队交由刘湘、刘文辉接收。至此刘湘成为四川境内数一数二的力量,他以重庆为基地,独占一方。此刻,他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的幺叔刘文辉了。
刘湘终于坐拥大权 控制四川
南京国民政府
1930年,新生的蒋介石政府授命刘湘担任四川善后督办,坐镇长江重镇重庆,掌管四川省内的军事大权。表面上看刘湘成了合法的“四川王”,但实际上他的权力并不稳固。因为他的亲叔叔刘文辉担任四川省省长,也是国民革命军24军军长。这对叔侄之间,交织着家族利益与权力争夺的复杂恩怨。
刘文辉
1917年,22岁的刘文辉从保定军校毕业,回到四川时,他的亲侄子刘湘已经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川军中积累了足够的资历。刘湘保举引荐幺叔刘文辉投奔川军第八师陈洪范,在陈洪范属下担任了一名上尉参谋。
李殿元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编审
刘文辉也确实很能干,在军阀连年二三十次不断的战争显示出了他的军事才能,不断地升官,一直升到了旅长。
刘文辉(右)与刘湘叔侄
而在崛起的过程中,刘文辉也用自己的能力维护着由血缘关系构建的利益共同体。然而,出任省长后,实力的膨胀使刘文辉希望问鼎中原。而刘湘则更希望留守四川、川人治川。认知上的的差异带来了刘湘与刘文辉之间的深层矛盾。
1931年4月,刘文辉私下在国外购买了200万元的巨额军火,由长江运往成都。然而货物运到重庆的万县之后,就被刘湘的部队突然扣押。他借口自己无法左右师长王陵基,拒绝归还军火。刘文辉决定还以颜色,他开始私下策反陈兰亭,然而,这一消息遭到泄露。刘湘闻讯后不动声色,他以阅兵为理由,召陈兰亭前去公馆议事。陈兰亭到达后便被直接抓捕,并当众枪决。
至此,这对曾因血缘关系构建的家族利益共同体彻底解体,近代以来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内战,在叔侄之间展开。
刘湘、刘文辉势力示意图
行事保守谨慎的刘湘清楚,自己与刘文辉的争锋虽然只是川内权力的争夺,但是二人的争斗绕不开蒋介石的南京中央政府。
1920年代后期,在蒋介石崛起的过程中,刘文辉始终站在蒋介石的对立面,在蒋介石与汪精卫争夺中央控制权时,刘文辉支持了汪精卫,蒋介石为此耿耿于怀。因此,有了蒋介石的支持,二刘之间的争锋已经有了分野。
蒋介石
1932年10月1日,刘湘指使驻武胜的罗泽洲首先发难,向驻南充的刘文辉部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二刘大战序幕。而就在二刘大战的关键时刻,川内军阀邓锡侯与田颂尧根据蒋介石的风向,先后倒戈,脱离刘文辉,投入刘湘阵营,二刘大战的形势发生了一边倒。刘文辉大败。在击退了刘文辉之后,刘湘终于坐拥大权,控制了四川。
四川军阀割据结束 揭开川军抗战序幕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爆发的“七七”事变,成为刘湘命运的转折点。全面抗战的突然到来压倒了国内一切矛盾,刘湘与蒋介石对四川控制权的争夺也因此搁浅。
袁庭栋
巴蜀文化学者
抗战全面爆发之前,蒋介石全面入川都还很难。因为刘湘是坚决想方设法抵制他的。实际上其他军人也是想方设法抵制他。但是抗战的爆发以后不行了,毕竟要以民族危亡为重。
抗战中的川军
1937年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出川,川军统编为第二预备军,任命刘湘为第二预备军总司令,指定总部设于河南许昌;9月5日,川军分成水、旱两路分别向东、向北出川,向河南许昌进发。此时,刘湘坐镇四川,准备对两路川军遥控指挥。然而,两路川军出川后没多久,便因战局变化而被调往他处,第一纵队被调拨进阎锡山的第二战区。不久,第二纵队也奉命开赴南京,参加保卫南京的外围战斗。两路川军均脱离了刘湘的指挥。
1937年10月15日,在刘湘的一再要求之下,蒋介石同意刘湘请求,将邓锡侯川军第一纵队编为22集团军,川军第二纵队编为23集团军,随后增设第七战区,由刘湘统一指挥,负责南京外围保卫作战。刘湘希望将邓锡侯的川军22集团军回调南京,由他指挥。但蒋介石没有答应。正当刘湘全力部署南京外围的作战时,他的身体却已经扛不住了。
郑光路
历史学者
实际上刘湘在南京没有待多久,大概前后就16天,22日左右他病就发得很严重,吐血很厉害。
11月20日晚,蒋介石探望刘湘,眼见刘湘病情严重,劝其离开南京,退到后方治病,但刘湘表示,自己作为司令长官不能愧对30万前线抗战川军,临阵退缩。11月28日,刘湘陷入昏迷。蒋介石随即命令将刘湘护送到后方。在病中,刘湘向蒋介石提议,成立后方防务委员会。
諶旭斌
历史学者
他给这个防务委员会设定的管理权限是财权管、军事也管,兵工、人事什么的都管,相当于在四川省政府之外另外再架构了一套新的体系。防务委员会就是刘湘控制四川的另一套系统。
唐式遵
国民政府迁都在即,成立后方防务委员会也是必要之举,这一职责,非刘湘莫属。蒋介石随即应诺。但同时,他以刘湘病重,无法掌管第七战区为由,命令第七战区副司令陈诚代理刘湘职责。并委派刘湘麾下的唐式遵代替刘湘担任23集团军司令。
陈廷湘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在蒋介石向四川扩展势力的时候,他有一个手段就是拉拢四川的一些军官。其中,唐式遵就是被蒋拉拢的一个。唐式遵已经有点背叛刘湘的味道,那么他来当22集团军,也就是刘湘自己的集团军的总司令,这个对刘湘的刺激当然是有的,会加重刘湘的病情。
刘湘之墓
不断变化的局势压迫着刘湘,他的病情每况愈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38年1月20日,刘湘突然病逝,时年48岁。刘湘是整个抗战期间在前线去世的中国最高军阶的将领,他的遗嘱只有一句话: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刘湘去世前,南京已经陷落,曾经为他而设的第七战区因此撤销,国民政府也于同期迁都重庆,中央势力全面入川。刘湘之死宣告了四川军阀割据的结束,也揭开了川军抗战的序幕。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