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过“凿壁偷光”的故事吧:话说古时候,有个名叫匡衡的孩子勤奋好学,但苦于家穷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
这个传颂两千多年的佳话源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原名苍山县)鲁城镇匡王村。匡王村因为走出了大经学家匡衡出了名,鲁城镇也因此被称“匡衡故里”,附近几个村庄的命名也都和匡衡有关:
王子石村,据说是匡衡外出打柴,久去不归,母亲就站在石头上观望等待,时间长了大石头上清晰地印出母亲的两个脚印,于是取名“望子石”,后来就演变成了“王子石”;
老书房村,匡衡做官以后,回报乡里,曾经建有一个很大的书房,供乡里读书人共读,以后形成村庄,就取名叫“老书房村”;
太子塘村,离匡王村远一些,据说是匡衡官拜“太子少傅”,回家省亲,游览乡里,看见水塘碧波荡漾,岸边杨柳依依,非常喜欢,于是取名“太子塘”。
1958年,当地大修会宝岭水库,每到水库蓄水期,靠近水库的土地就会被水淹没。所以,匡王村的大部分良田都成了库区,导致这个村子一直富裕不起来。现在村里人均不到两分地,大部分还都是山岭地。
经过一年多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旱厕改造,村里的硬件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请跟随我们一起到匡王村看一看……
这是已经修好的排水渠,村民利用当地的石板铺在沟底,没水的时候都可以当路走了,原来这里是垃圾堆和臭水沟。
村前到水库的这块地是村子里最好的土地,村民精工细作、百般呵护,全都罩上了大棚。
村子有专人打扫卫生,所有的路面全部硬化,每条路上都安装上了路灯,就连每家的厕所也都进行了改造。
所有的活儿都是本村的村民自己干,这些漂亮的花墙和精美的图案都是出自他们的手。这些彩色的石板也都是村民在水库里一片片的捞出来的。
村子里没有“钉子户”,没有人对自己的利益患得患失,一句怨言也没有,大家是真的希望村子能好起来。这里原来是一户人家的院子
这个小广场原来是几户人家的菜园。
漂亮整洁的大街小巷,事实上,一年前,村子还是另一番景象。
呆不下的城市,回的去的农村,村里的青壮年正在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改变着生活。
村前的会宝岭水库下一步将会成为兰陵县的饮用水源地,那时的山会更清、水会更好,水库的沿岸还修建了景观路。
设计专业的人才来帮匡王村设计农家乐。
家家种花户户栽竹,现在的匡王村成了名副其人“美丽乡村”
村民们一起干活,一起出主意想办法,这种感觉好多年都没有了,大家的集体感又回来了。
勤劳、善良、乐观的匡王村村民。
大家都看到了村子的美好未来……
匡王村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后人们。
以上信息若有错误会在下方留言中更正!您身边若有什么新鲜事,欢迎找小编爆料。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