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病危之际,齐桓公向他询问后事:“你走之后,谁能接替你这个位置?”当时齐桓公手下有两派人,一派是所谓的“正派”,有管仲、鲍叔牙、隰(xi)朋。另一派是“马屁派”,有竖刁、公子开方、易牙。

如果是普通人,国君这么问,一早就张三李四地把心里话说了。但管仲反问了一句:“主君想交给谁呢?”这就是管仲的智慧之处。他的这一句,既摸清了齐桓公所想,也防止了后面有可能的意外。

马屁派肯定不能选,于是齐桓公说:“鲍叔牙怎么样?”

管仲回答道:“不可!”看过我上一篇文的应该知道,管仲的命是鲍叔牙救下的,没有鲍叔牙,管仲不可能官至宰相。但你看,鲍叔牙帮了管仲一辈子,直到生命的最后,管仲也没有推荐鲍叔牙。如果是你,你会不会恨管仲一辈子?但鲍叔牙没有恨,因为管仲懂他。

管仲说:鲍叔牙德行修为太好了,既规矩,又清廉,太好的人是不能干大政治的,大政治家要既能够包容好人,也能够兼容坏人。这个社会形形色色什么都有,宰相就得容的下这形形色色才行。但鲍叔牙有个毛病,就是如果一个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或者人格上有一点毛病,他就会牢记一辈子,认为这个人不行。你就算说死了,他也不会改变看法。这样的人如果理国,上钩乎君,下逆乎民,难以长久,反而是害了他。

既然鲍叔牙不行,那正派的三个人里也就只剩下隰朋了。所以管仲说: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可以把政权交给隰朋。

隰朋为什么行呢?管仲说,因为这个人可以做到“上忘而下不叛。”

——如果一个人坐在你旁边,你却忘记了他,那这个人不得了,不是菩萨就是鬼了。说明他可以让你足够的信任,以至于毫无防备,不觉妨碍。一个人可以做到让人们忘了你,那你就成功了一半了。

——不仅如此,隰朋还可以“下不叛”。为什么下面的人死心塌地追随他?因为他能够施恩不忘报,他对你好是不寄望回报的。一个善于施恩又不记恩的人,一定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心甘情愿的臣服。

@微思 年轻的时候,总认为凭一腔热血就可以大展宏图,后来才发现,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走到那个高度。制约你的,就是你的眼界、心胸和思维。

当然,所有的品行都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你首先需要有过硬的实力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才会有后面的一切可能。能力与品行,一个在左,一个在右,构成了你人生的宽度和广度。

#每日一悟#

后事_后事_后事

后事_后事_后事

后事_后事_后事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