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会微小到一个字,甚至没有字。大义会大到万世垂法。
“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恰恰建立在人们良知的地基之上,为我们论证了“人之初,性本善”。
2023年12月9日 第343篇
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
《春秋》微言大义,一字之褒,一字之贬,构筑了中国文化独特的表达方式,如今的官方文件中依然能够读到“微言大义”的影子。比如,新闻联播介绍俄乌冲突时,虽然对每个国家采取的行动进行了简短描述,用词的差别体现了我国的态度。
“微言”到底有多微?“大义”究竟有多大?“微言大义”的基础是什么呢?
微言会微小到一个字,甚至没有字。大义会大到万世垂法。
大学里有两位教授,张教授品行好,受人爱戴,李教授品行差,让人厌恶。二位教授退休了,编写校史的人总结两位教授的个人简历时,这样写到“张三是一位教授”,“李四是一个教授”,正常的写法应该是“某某是一名教授”。“位”和“个”,一字之差,褒贬立现,警醒后人。当后人读到这段校史的时候,就知道学校是推崇张教授的品行,不推崇李教授的品行。
为什么品行恶劣的人,做尽了坏事,依然害怕被记上一笔呢?源于人的良知。人之初,性本善。再坏的人也有羞耻心。
王阳明举过一个关于羞耻心的例子,一个小偷看到一个小孩掉进河里,这个小偷会不顾生命的去救这个孩子。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恰恰建立在人们良知的地基之上,为我们论证了“人之初,性本善”。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