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邻苏辛
编|友邻君
图|互联网
今天我们聊聊培根,不是吃的那个肉。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神童、贪官、小人、金句王、传说中莎士比亚作品真正的作者,死于一只鸡。
培根是天才少年,12 岁进剑桥大学。18 岁时,父亲突然去世,因为不是长子,培根没能继承多少财产。迫于生计,培根开始学法律,做律师并从政。
培根的姨父,是伊丽莎白女王(1533-1603)的重臣,培根曾向姨父求助,但姨父嫉妒其才华,不愿帮忙。培根晚年在《论嫉妒》(Of Envy)中说,
There be none of the affections, which have been noted to fascinate or bewitch, but love and envy… men’s minds, will either feed upon their own good, or upon others’ evil…
除了爱与妒,没有什么情感使人目眩神迷……人心不是靠自身的善滋养,就是以他人的恶为食……
1594 年,首席检察官(Attorney General)的位子空了出来,培根积极争取,结果被一个叫爱德华∙可乐(Edward Coke)的人抢走了。
培根崇敬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Politics)开篇说,
Whatsoever is delighted in solitude, is either a wild beast or a god.
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培根两者都不是,官场失意的他,开始积极寻找人生伴侣。36 岁时候,培根向 20 岁的寡妇哈顿(Elizabeth Hatton)求爱。哈顿很有钱,培根很缺钱。结果,那个可乐先生又出现了,可乐比培根有钱,把哈顿抢走了。1598 年,培根因欠债累累成了老赖,被抓了起来。
培根很欣赏的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Seneca,-4-65),是暴君尼禄的老师。我们必须用塞内加的名言来安慰一下培根,“何必为部分的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的人生都催人泪下”。
1602 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培根时来运转,受到詹姆士一世的赏识,开始平步青云。有人说培根是同性恋,詹姆士一世也是同性恋,所以培根混得如鱼得水。
野史不知真假,但在 1604 年,培根和 11 岁的小姑娘博翰文(Alice Barnham)订婚,3 年后结婚。培根的婚姻应该是不幸的,在《论结婚与独身》(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 )的开篇,培根写道,
He that hath wife and children hath given hostages to fortune; for they are impediments to great enterprises, either of virtue or mischief.
有家室的人,未来只能听天由命,因家室乃成大业之妨碍,不管大业是善是恶。
1613 年,培根终于如愿成为首席检察官。培根的小娇妻生活豪奢,家里养了上百个仆人,所以尽管詹姆士一世给的薪水不错,培根还是入不敷出,开始受贿。
1621 年,前面那个把有钱寡妇抢走的可乐先生,再次出现了。他主导指控培根受贿在内的二十多条罪行,培根被罢免,处罚金四万英镑,相当于现在的五千多万人民币,好在詹姆士一世替他免了这笔钱。
据说在当时,受贿是普遍现象,培根说,虽然拿了别人的钱,但并不影响自己审判的公正性,还坚称,
I know I have clean hands and a clean heart, and I hope a clean house for friends or servants.
我知道自己的手是干净的,心是干净的,我希望家里的房子也是干净的。
所以,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对培根很不齿, 称他为
——the wisest,brightestandmeanest
ofmankind(最聪明,最出色,最卑鄙的人)。
培根罢官后,专心著书立说。19 世纪中叶,关于莎士比亚的书,究竟是不是莎士比亚所作的争论,开始出现,有好事者列出了80多个可能的幕后写手。培根(1561-1626)同莎士比亚(1564-1616)几乎完全生活在同一年代,有幸成为那八十几分之一。
早在1597年,培根就出版了《随笔》(Essays),共十篇,讲述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思考。赋闲在家的培根,1625 年,将其增订为 58 篇。
《随笔》影响很大,雪莱盛赞,
His language has a sweet and majestic rhythm…it is a strain which distends, and then bursts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reader’s mind, and pours itself forth together with it into the universal element with which it has perpetual sympathy.
培根文章的调调,甜美又壮阔……冲破心灵的局限,带着心灵一齐倾泻,奔向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
还有人说,读培根的随笔,“时若春雨润物,时若激流漂石,令人似置身庄子《齐物论》所谓之‘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境界之中”。
培根写议论文,和我们一样,时不时来点排比,再引用点名人名言,贡献出不少金句。比方说,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 Of Studies
读书可以怡情,可添文采,可长才干……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下,少数则要细细消化……
—— 《论读书》
黑格尔最耿直,他评论说,“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要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来当做格言”。
醉心写作、没有俸禄以后,培根家里的境况更糟了。小娇妻把能借钱的亲戚朋友,全都借了一圈,然后,出轨了。培根很生气,重新写了遗嘱,把之前要留给她的土地啊,钱啊,都不给她了。
培根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还是科学家。他说自己的人生有三大目标:
… to uncover truth, to serve his country, and to serve his church.
揭露真相,奉献国家,服务教会。
1626 年,培根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坐车路过一片雪地时,培根买了一只鸡,请人杀了鸡,把内脏掏干净,在鸡肚子里塞满雪,想要观察下冷冻对防腐的作用。培根身体羸弱,受不住凛冽的寒风,得了肺炎。
培根在《论养生之道》(Of Regiment of Health)中告诫年轻人,
For strength of nature in youth, passeth over many excesses, which are owing a man till his age. Discern of the coming on of years, and think not to do the same things still; for age will not be defied.
年轻时往往放浪形骸,这笔账到了老年是要还的。不要想着往常怎么样,毕竟岁月不饶人。
1626 年 4 月 9 日,培根病逝,留下折合约三千万人民币的负债。培根在《论死亡》(Of Death)中说,开创了罗马帝国两百年太平盛世的屋大维(Octavian,-63-14),临死前,对妻子说,“永别了,利维娅!终生勿忘你我夫妻一场。” 培根死后不到两个星期,培根夫人跟姘头结婚了。
培根的墓志铭是拉丁文,里面有一句翻译成英文:
Of Science the Light, of Eloquence the Law
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培根因为用鸡做实验而死,因为受贿而落马,这个墓志铭听着有点讽刺。
参考资料
The Essays of Francis Bacon, Edited, with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Mary Augusta Scott, Charles Scribner’s, 1908;
《培根随笔集》,曹明伦,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培根随笔集》,蒲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培根论说文集》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
从《随笔集》看培根的古典修养和修辞技巧;
大法官弗朗西斯·培根与英国衡平法的发展;
培根散文Of Studies 及其译文的赏析;
;
……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