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主为大家带来“弄瓦之喜”“弄璋之喜”分别是什么意思?
我国古代使用的文言文中,有着许多的敬辞和谦辞,举例来说,称呼他人的父亲为“令尊”,称呼他人的母亲为“令堂”;而称呼自己的父母,则说“家父”、“家母”。在表示生了男孩或女孩时,人们也不直接说明,而是用“弄璋”和“弄瓦”来代替。那么,“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分别指什么?各自有什么典故呢?
有什么典故呢?真的涨知识了!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经济发展特别依赖于人口数量特别是劳动力的增加。因此,民间素来讲究“多子多福”,家庭人丁兴旺,才是生活富足的基础。
所以,古代除了奉行早婚、奖励多生等“硬核”政策以外,历朝历代也特别注重“生育文化”的营造,围绕着生孩子这件大事,也就有了产生了诸多有意思的特殊名词。
比如,有一对词看起来非常之相似,然而它们背后的意义却大相径庭,甚至其中蕴含了许多古代文化的糟粕,它们就是“弄璋”与“弄瓦”。
01.
什么是“弄璋”、“弄瓦”?
1.“弄璋”
“璋”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璋,剡上为圭,半圭为璋。”“璋”字的本意是好的玉石,《诗经·小雅·斯干》中提到,“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嗅嗅,朱带斯皇,室家君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家里生下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裹上大人们的围裙,再拿一块玉器作为他的玩具。如果这孩子的哭声十分响亮,那就代表着他会前途无量,成为君王。
记载礼乐制度的儒家经典《礼记》中,有一章名为《祭统》,指的便是祭祀时的礼仪,而其中写道:“大宗执璋。”古代宗法制度中,嫡系而最年长的叫做大宗。那么,在祭祀时只有地位最高的大宗可以拿着璋,可见璋是一种象征意义很崇高的礼器。
璋因其是珍贵的礼器,被赋予了品质高洁的含义。中国素来有喜欢玉石的传统,同在《诗经》中的《国风·秦风·小戎》中曾写道:“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而和《诗经》成书年代相距不久的屈原也在其《楚辞·九章·怀沙》中写过:“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的名句。
玉石在古代象征着美好的品德,许慎在《说文》中提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在古人看来,玉同时兼有“仁、义、智、勇、洁”这五种美好的德行。璋作为礼器,其地位更是比普通玉石更加高贵,于是人们便让新生的男孩把玩璋,从而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拥有玉石一般的品德。并且能够出人头地,成为君王。这和旧社会流行的“抓阄”有异曲同工之妙。
2.“弄瓦”
与“弄璋”相对应的是“弄瓦”。“璋”是美玉,那“瓦”又是什么呢?
“弄瓦”一词,同样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议,唯酒食是议,无父母治催。”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是生了女孩,就让她睡在地上,手里再给她一个“瓦”当玩具。
这里的“瓦”,当然不是瓦片,而是指的纺锤。《毛传》中解释道:“瓦,纺塼也。”也就是说,“瓦”指的是妇女纺织采用的一种纺锤。因为这个时期的纺锤还是用陶土烧制的,所以陶土制品统称为“瓦”。
在那个男耕女织的时代,让新生的女婴玩纺锤,意思就是要让她将来能够做个会操持家务的贤妻良母。
而“无非无议,唯酒食是议,无父母治催”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小女孩,将来能做做纺织一类的家务,规规矩矩的,不招来非议,别给父母找麻烦,这就可以了。
02.
一字之差的背后
“弄璋”、“弄瓦”,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和境界却大相径庭。
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就能拿象征美好的玉器,被大人们寄予很高的期望。而生下的女孩,只能拿一个陶制的纺锤,可怜兮兮睡在地上,大人们围着她说:“以后你老实本分,多做家务,别给我们找麻烦就行了啊。”
男婴与女婴的待遇,简直天壤之别!
《诗经》成书于春秋,因此可见,从春秋时期开始,这种男女性别歧视早就已经铸就了。而在接下来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性别偏见依然生命力顽强。
时至今日,尽管“弄瓦之喜”看起来已经跟“弄璋之喜”平起平坐,一起成为人们祝贺亲友喜得千金或贵子的祝福语,但谁也不能否认,即便是在我们身边,许多“产房传喜讯”的背后,往往都打着性别歧视的深深烙印。
03.
弄璋、弄瓦趣事
1.弄璋乎,弄瓦乎?
古代的笑话典籍中有这么一则趣话:
绍兴岑郡侯的夫人正怀着身孕。一天,郡侯出行,有一人来不及闪避,挡了道,被绑到府内。
岑郡侯问他道:“你是干什么的?”那人答:“算命的。”郡侯说:“我的夫人有了身孕,请你看看,弄璋乎,弄瓦乎?”那人不明白“弄璋弄瓦”指的是什么,便随口说道:“璋也要弄,瓦也要弄。” 郡侯听了,认为他是信口胡说,狠狠骂了算命的一顿。
可是没多久,郡侯夫人果然生下一男一女双胞胎,算卦的因此名声大振,被誉为“神算”。
2.弄獐宰相
唐朝有位“弄獐宰相”,名叫李林甫。《旧唐书》记载了李林甫把“弄璋之喜”写成“弄獐之喜”的笑话:“太常少乡姜度妻诞子,李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獐之庆’,客视之掩口。”
这则故事说的是有一次,李林甫的小舅子太常寺少卿姜度喜得贵子,李林甫即兴手书庆贺曰:“闻有弄獐之庆”。恰值这天来宾贺客满堂,大家一看不禁掩口哑然而笑,但因为是当朝宰相的“墨宝”,在场的来宾是不敢公开大笑的。不学无术的李林甫本想要在大庭广众之前卖弄一下斯文,却不料将“弄璋”误写成了“ 弄獐”。而这“獐“却原本是一种山林野兽,按照他的贺词,意谓“祝贺你们家生了一个小獐子(野兽)。”因此,来宾焉有不笑之理!而这原本也是当时封建社会上私塾的小小蒙童都懂的知识,根本不算什么生僻之典,而贵为泱泱大唐帝国宰相的李林甫却居然给弄错了,真是贻笑大方。
对于这个有趣的史实,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其所作的《贺陈述古弟章生子》诗中写道:“甚欲去为汤饼客,唯愁错写弄麞书。”
3.“弄瓦”打油诗
在宋代,还流传着一则文人学士关于“弄瓦”的“打油诗”。
刘骥是苏洵的友人。苏洵26岁时,其妻生第二胎女儿,邀请刘骥赴宴。刘骥醉后吟了一首“弄瓦”(生女之谓)诗:“去岁相邀因弄瓦,今年弄瓦又相邀。弄去弄来还弄瓦,令正莫非一瓦窑?”(对人妻子之敬称)刘骥因友人之妻生第二胎女儿,就借机对其戏谑和调侃,诗中浓厚的生活情趣,足以博人一笑。
04.
现代生女孩了,可以说“弄瓦之喜”吗
封建时代,重男轻女,在他们脑子里根深蒂固,女孩自己也不会觉得不正常。
因此,即使生了孩子这么高兴的事情,还是直接写“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这种卑词,因为在他们思维里,这是理所当然的,并不影响对孩子的爱意。
这些存在于上个时代的思想无须讳言,我们只需要知道,在今天,这种想法不对就好。
如果放现代,生女孩了,就说“我女儿比男子低一等,以后要做家庭主妇,先学着做衣服”,不说别人,先会被老婆打破头。
对生女,古人也有比较好听的说法:“千金”。
千金可贵。
所以,生男子了,说“弄璋”,虽然文绉绉的,但也说得过去。生女孩了,就不要说“弄瓦”,对自己的孩子有了贬义,也不正确,要说“千金”。
知世阁
长按二维码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