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有这么一些人值得我们记住和怀念,他们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仰望,他们是不能遗忘的功勋者……。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_民夫_夫民者万世之本也谁写的

2015年9月3日,对于腾冲尹志澍、王兴、段智助、陈大民这几位老人来说,绝对是他们一生中最辉煌、最有意义、最值得他们津津乐道而又最难忘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们有幸参与并见证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式。作为参与中国远征军滇西大反攻的民伕代表,他们有幸站在了首都北京,感受着祖国的强盛,地上铁流滚滚,空中战鹰轰鸣,这振奋人心的国威军威怎不叫他们激情满怀、热泪纷纷……。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谁写的_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_民夫

70多年前,为了收复滇西失地,滇西民众与中国远征军、盟军将士一起,凝成了滇西抗战的中流砥柱。他们要么架桥修路、要么缝补军装、要么搬运枪支弹药、要么运送物资军粮……据统计,战前的腾冲共有26万人口,战后仅余14.5万,可以说没有民伕的巨大奉献和牺牲,就没有滇西抗战的全面胜利!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_民夫_夫民者万世之本也谁写的

1943年,年仅14岁的尹志澍与同村的几个年轻人被派去修筑史迪威公路,每当回忆那段惨痛的经历,他都会不寒而栗。当问他是什么信念支持着他时,老人只是淡淡地说:“国家有难处,我们就要去,这是义务。”多么朴实而有力的话语呀,透过这句话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

在滇西反攻时,由于交通不便和恶劣的气候条件,盟军空军根本无法空投补给,6万多远征军将士眼看就要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在张问德县长的动员下,终于组织了一万多人的运粮队,其中妇女3000多人,到怒江东岸一个叫户帕的村子,通过肩挑手扛,将60万斤军粮运到腾冲前线。户帕运粮,是腾冲民夫最悲壮的远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有近4000民伕死在了运粮路上。

民夫_夫民者万世之本也谁写的_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

在腾北流传着这样一个凄惨的故事:在狂风呼号,雨雪交加的山路上,年迈的父亲带着儿女,艰难地行进在户帕运粮队伍中。男孩忍受不了饥饿的折磨,摔倒在地上,父亲和姐姐把他扶起来。男孩说:爹,我实在太饿了。父亲深情地说:孩子啊,我知道你饿,快到了,很快就到了!一旁的姐姐哭着说:阿爹,我们背的都是粮食,你就让弟弟吃一口吧。父亲说:不行!宁可饿死,咱们也决不能吃一口军粮。你们知道吗,前方多有这一把米,少一个战士倒下去,前方多有这一袋米,多收回一寸土和地。风越刮越大,天越来越冷。男孩趁父亲不注意,悄悄伸手从口袋中抓了一把炒面就往嘴里塞。父亲发现后,“啪”就是一个耳光。他说:儿啊!在生死关头,一把炒面就是一条人命,一把炒面就是一寸国土啊!说完,他深情地把儿女搂在怀里,姐弟俩渐渐睡着了。当他俩醒来时,发现父亲已冻饿而死,成为一座死不瞑目的冰雕。兄妹俩一边哭一边毅然分担了父亲的粮袋,一步一回头,顶风冒雪,继续前行……头上顶着雨,脚下踩着泥,只要有口气,就要出把力,嘴里嚼着草,背上背着米,国难正当头,拼死往前去”。这,就是腾冲民伕的家国情怀。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谁写的_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_民夫

民夫_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_夫民者万世之本也谁写的

像范曰广、尹志澍,陈大明等等都是民伕的代表,他们年轻时参与到那场伟大的爱国战争中,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树立了坚定而崇高的信仰,解放后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一生光荣。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谁写的_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_民夫

户帕

图片:腾冲远征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视频:腾冲远征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文字:杨淑娟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