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北极的破冰船
美国自冷战后大幅降低了对北极的关注程度,然而因为中国近年来在格陵兰岛、在俄罗斯亚马尔的经济活动以及在北极的科考活动增加,美国又重新拾起对这一极地的关注程度。在今年的《中国军力报告》中美军专门列出特别篇提及中国的北极活动。对于“心中有贼,看谁都是贼”的美军而言,中国建造第二艘极地科考船、期刊上出现的探讨极地环境对船只影响的文章、以及研制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等都成了美军强化北极存在的借口。
易评君推出北极系列文章,今天为第二篇,介绍美国眼中的中国北极影响力,展示美国为谋求绝对安全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敌人的“焦虑”。
今年5月2日,美国防部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军力报告》花费笔墨单独对所谓“中国北极威胁”进行评估,美军认为中国对北极兴趣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参与北极事务可能为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铺平道路,这些军事选项包括在北极部署核潜艇提高核反击能力。
雪龙号在北极科考
美军评估认为,自2013年获得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地位以来,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和参与度有所增加。中国在该地区表现出浓厚的经济和科学兴趣,2009年创建了一个极地研究所,并组织多次科学考察。中国在冰岛和挪威建设了研究站,并运作一艘乌克兰制造的破冰科考船雪龙号,该船在2017年完成了第八次北极考察,成为第一艘穿越加拿大西北航道的中国船只。中国还建造“雪龙2号”破冰船,将于年内投入使用。2018年1月,中国发表了首份北极白皮书,将本国定位为“近北极国家和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美国防部总结称,中国北极利益包括获取自然资源,确保北极海上航运通道以及在北极事务中提升“负责任的主要大国”的形象。美国等北极国家对中国长期战略目标产生担忧,包括潜在的军事部署。
由于缺乏任何直接证据,美军将《中国舰船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2018年4月的论文《潜艇破冰上浮近场动力学模型》作为中国对北极军事抱负的证据,仅仅因为该论文提及了“随着各国对北极地理和气候环境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潜艇在北极所能发挥的政治和军事价值。研究潜艇破冰上浮过程及冰载荷的动态特性,可为潜艇壳体的设计和破冰厚度的选择提供支撑。”
美军的第二个证据是2018年6月中国首次对建造核动力破冰船项目进行招标,建造核动力破冰船标志着中国极地能力的显着进步和研制核动力航母向前迈出的关键一步。美军声称,尽管任何公开文件都没有显示中国已经具备在北极部署潜艇的技术能力,但中国或许正在悄悄地进行准备。
中国期刊上的论文竟成了美军制造“北极威胁论”的证据
这种虚妄臆测在蓬佩奥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本月,美国务卿蓬佩奥在位于北极圈以南几英里的芬兰罗瓦涅米召开的外长会议上,抨击了所谓“中国在该地区的气势汹汹”的做法,而其他国家众多代表对美国言论不以为然。欧洲外交人士表示,蓬佩奥夸大了中国在北极地区活动的性质,中国在北极地区没有军事存在,也没有任何领土主张,它的活动目前仅限于经济和科学。
芬兰北极事务大使阿列克谢·海尔克宁称,北极变暖能让中国获得许多战略好处,中国正在抓住这一机会向北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北极地区的国家不能对投资说不,我们需要知道中国想得到什么。”
中国已经为从俄罗斯北部亚马尔半岛永久冻土下开采能源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资金,正在格陵兰岛勘探矿产,中国的电信巨头渴望与芬兰一家想铺设将北欧和亚洲连接起来的巨大新型海底互联网电缆的公司合作。早在6年前,中国就与冰岛达成了一项自由贸易协议,将本国巨大市场向冰岛的鱼类产品开放。中国公司曾提议与格陵兰岛合作重建机场,也曾提议为瑞典建设一座港口,但由于两国外交关系紧张没能实现。
俄罗斯亚马尔天然气基地
与其他北极国家相比,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进展最明显。在距离本国约5000公里之遥的地方,中国工人们在俄罗斯北部海岸以外喀拉海冰冷的海水下钻探天然气,过去五年里,中国货船每年夏天都从俄罗斯海岸附近满是冰块的水域小心通过。与穿越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的航线相比,经过北极地区的航线将亚洲至欧洲的航程缩短了10天。尽管北海的航线仍是一条很难航行的通道,但气候变化正在让这条航道的一年中可航行时间变得更长。
中国为亚马尔半岛的大型天然气项目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金支持。作为回报,中国公司拥有亚马尔天然气项目30%的股份,2018年夏天,首批液化天然气通过北海航线运往中国。
曾经俄罗斯对北极地区出现新的竞争者态度谨慎,但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以及美欧的全面制裁让俄转变立场。尽管俄罗斯将北极地区视为其未来财富和实力的关键,但缺乏资金,再多的潜力也难以释放。中俄深知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战胜西方。不过两国的合作至今为止大多集中在经济领域,在军事领域双方仍然面临重重障碍。至于美国的焦虑,易评君想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