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本真主义演绎”开始在欧洲流行的时候,这个概念已经在很多本真主义演绎大师的脑海中浮现,那就是:到底有没有可能实现完全的“本真演绎”。这个概念听起来好像很容易,实际上难得飞起。要把音乐演奏这件事情尽可能还原到当时的风貌,正如之前采访本真主义演绎大师、荷兰指挥巨擘唐·库普曼时,他这样对笔者说:
“如果让拉莫来演奏巴赫的作品,或者让巴赫演奏拉莫的作品,这并不能称为‘本真’,毕竟拉莫演奏的风格要更为法国。但要是让一位生活在巴洛克时代的人来演奏巴赫或者拉莫的作品,情况或许有所不同,他的演奏或许能够更加贴近作曲家的原意,但我们必须把他放到时间流中去研究,当时的人是如何歌唱的,当时的人又是如何演奏羽管键琴和小提琴的。”
唐·库普曼在星海音乐厅
这段话背后的意味是,要达到“本真”,非常重要的一步,便是研究和还原当时人们演奏音乐的方式,甚至是当时人们生活的方式。而要更进一步,则要尝试复原更多细节:乐器的形制和调律、乐谱版本的使用、乐队的摆位等,更甚者甚至会考虑到当时演出场所的音响条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复原这部作品在当时演出的风貌。
既然提到演出场所的音响条件,那么有没有可能在一部作品首演的地方,再现这部作品的风貌呢?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对于约瑟夫·海顿的作品来说更是如此,他供职多年的埃斯特拉齐家族至今仍有府邸存世,其中距离现在位于捷克的一座府邸如今定期举办与海顿相关的音乐节——而海顿在这座府邸中就创作了不少作品。而与海顿同时期的维也纳作曲家如格鲁克或萨列里的部分作品,亦能在原址演出,毕竟霍夫堡皇宫可不会被随便拆掉。
海顿生活和工作过的埃斯特哈齐家族府邸
而一个伤感的消息是,莫扎特和贝多芬当年很多作品首演的剧院或者音乐厅,如今已经搬迁或被拆除:譬如首演了莫扎特的一系列歌剧和贝多芬早期作品的城堡剧院,已经因为损毁在1888年遭到拆除和搬迁;首演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科恩特纳门剧院,因为现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开建而遭到拆除。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得知贝多芬交响曲首演的情形?在数十年以前,我们只能全靠现存资料进行想象中的建模,但是在现在,这个建模已经变为现实——便是令人目瞪口呆的“贝多芬迴响”(Resound Beethoven)系列唱片。
城堡剧院现貌
说是“目瞪口呆”,这是因为这套唱片实行了一个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那就是使用作品初创时的编制、规模、乐器,回到首演地演出,目的是使当下的听众可以感受到作品当年的样子,所以演出计划名为“贝多芬迴响”。管风琴家和指挥家 Martin Haselböck 率领维也纳音乐学院乐团,使用作品初创时的编制、规模、乐器,回到首演地演出,演出的同时还进行录音,这张专辑就是这些演出的录音发行。但由于这样的演出对场地的限制极大,因此要想听现场,就只能长途跋涉前往维也纳,否则只能购买唱片或者通过在线音乐平台聆听。Haselböck以这种方式呈现的贝多芬交响曲有一种出人意料的通透——不仅是音色方面的,还是结构方面的。这种呈现方面在各种层面上而言就如同显影液,贝多芬音乐中的各种乐思在他的手中被最大限度且不加任何滤镜地重现。这种或许能够被称得上是“贝多芬的终极本真演绎”给聆听者的震撼和启发之大,单凭寥寥数语无法尽数呈现,但若是读过乐谱之后并和各种演绎版本作对比,Martin Haselböck指挥的贝多芬交响曲,如同醍醐一样从头淋到脚。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