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为父失灵1_长兄为父_长兄为父下一句

“我家是个有三十多人的大家庭,坐在中间的是我的父亲母亲,照片是前年在三哥儿子的婚礼上的最珍贵的留影。因为两年来,我们年逾九旬的敬爱的父母亲在大家的齐声呼唤和精心照顾下,也没能挽留住二老的生命,相继离去。”240号参赛全家福的上传者李长福也忍不住跟大家分享他们家的温暖和幸福。

“母亲的离去比较突然,哥哥弟弟们把她及时送到了医院,医生也说不出什么病因,走的很安详,不到一年时间父亲也因脑栓塞离去。后来我们把父母亲合墓了,并且准备在墓碑上刻上大大的“重天”二字,意思是养育之恩重于天,子孙后代还有几重(chong)天。虽然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我时常在梦里还会泪流满面。”

李长福的父母亲都是普通的农民,从给他的取名可以看出传统的中国味了,他们靠着勤劳坚毅养育了几个儿女,那些年月虽然物质上比较匮乏,但山清水秀的家乡一直是我们的百草园。早年的假期,他们总是急切的盼望着回到老家,早不早的准备着东西,今天买一点,明天再买一点,一会儿觉得少了,一会儿又不知买啥好了,在不到上车的那一刻,心里还在忙乎着。

李长福回忆,他的父母亲在房子周围栽了很多果树,回到果树飘香的院子里,桃子熟了,有枣子,枣子甜了又有柿子,冬有阳光夏有和风,他们的院子总是比周围的气温好两度。做饭时间喜欢坐在灶台边帮助父母抱柴,烧火,闻着醉心的味道,听着世间最暖心的声音,说着兄弟姐妹们的趣事,和父母亲一起忙里忙外,好一个悠哉游哉。

因为父母已经故去,这一切的忙碌都成了奢望。这两年回家,单纯的回去就回去,回来就回来,好像吃着没放佐料的菜肴。驱车三百来里,随随便便来到了老屋,面对太熟悉的家园,一直走进堂屋,也没听到一点动静,”爸爸妈妈,我们回来了,你看见了吗?”没有爸妈前前后后的呼唤,空荡荡的房间,忽然我有些孤零零的感觉。

“在这里,曾留下我们多少欢声笑语,承载着多少记忆,抚平了多少次伤口。就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疲惫的时候爸妈的唠叨是我缓解压力的良药,他们的眼神也是我前进的动力,离开他们身边时就会像上足了发条的马达,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前几天,李长福偶见长江日报“寻找最美全家福”的活动,好似一粒石子投进平静的河水,激起层层涟漪。”树有根、水有源,人要找到源头才有链接,才不会孤单。我们的大家庭的和谐融洽,互通有无,也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大树的一片叶子,幸福应该分享、传递,因为我们的家大人多,所以每天都有浪漫的故事发生,下面分享一点家庭故事的浪花。”

李长福说,老家祖屋不仅没有你抢我夺拆掉,反而大家又合伙加盖了三间房屋,原来只有兄弟几个的房间,现在姐姐妹妹也有固定的房间了,引来了乡亲们的夸奖,从此李长福他们兄弟姐们团结的更加紧密了,包括第二代、三代的亲家们也被吸引到融为一体。

去年,大哥,小妹们到九寨沟游玩带上了大哥的亲家们,快快乐乐。四哥的亲家离我家比较近,有时吃饭把我也带上,喝酒谈天,不亦乐乎的,好酒好菜不分你我。

在李长福家好像没有不方便的时候,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白天深夜,机场码头,都会有亲人们的热情迎送,风雨无阻,几年来几十人全家福照片也成了他们家的常态了,形成了热热闹闹、你帮我助的生态家文化。

小弟的女儿,小妹的儿子要到外地上大学,他们几家兄弟驾车送到,不管福州还是广州,就当作旅游,寒来暑往乐此不疲,儿女们心中充满了认同感,父辈们的榜样潜移默化的传递着亲情,耳濡目染的小字辈们、孙子辈们之间也没有直呼其名的,都以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相称。

在李长福家有长兄为父的传统。大哥大嫂退休后除了带孙子,对大家庭的事还统一调度,慢慢的哥哥姐姐们都退休了,过去两年里他们十几人组团的旅游常常会引来团友们的羡慕和点赞。

前不久弟弟公休,一合计有假期的三家兄妹又组团看望了远在宁波开公司的侄子,不远千里的到来帮忙,侄子感到十分温暖,工作起来像加满了油的汽车,劲头十足。他们一行回到武汉后,听四哥说,想到韶山看看毛主席故乡,大家一呼百应,兄妹一行又利用休息日组团来了一次红色之旅,在韶山冲,缅怀毛主席,向庄严神圣的毛泽东主席铜像敬献了花篮。

“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全家的今天,只有国家好,大家才会好。由于儿女们渐渐长大,也走向了四面八方,常常有相聚或分别,无论离别和重逢,大家都会在祖屋前留个影,相互拥抱、笑逐颜开,分享阳光、也会分担忧愁。我们觉得把一个个细小的问题解决了,大家庭也就好了,我们的祖国也会更好了”,李长福说。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