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丹阳修炼贵细行

修道贵细行。细行是行为的细节与微小处。这些地方正可以见证心性、心行。

作为全真七子之首的马钰丹阳子,是王重阳真人的大弟子,王重阳在陕西终南山得道之后就知道自己的弘化因缘在山东,他于是千里迢迢来到了山东胶州半岛,那时候马钰是当地首富,人称“马半州”,等于胶州半岛一半的财产属于马家。

只是马钰平时也好道,他喜欢喝酒,有次酒醉后梦见自己跟着一个老道飞升冲天而去。梦醒后发现是自己喝醉了,于是写了一首诗:

抱元守一是功夫,如今懒汉一也无。

终日衔怀畅思神,醉中却有那人扶。

当王重阳和马钰初次见面后,马钰觉得眼前此人很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王重阳直接说:“不远千里,特来扶醉人。”马钰想起了那个梦与那首诗。于是,他当即拜王重阳真人为师。王重阳真人能“入人梦”,进入他人梦境,其实只需要元神加持一个意念、信号即可。

挟泰山以超北海的北海是指什么_挟泰山以超北海古人名_挟泰山以超北海

最近夜读《道门修真语录》,其中有《丹阳真人语录》,里面有些内容,记录了一些丹阳真人的修行经历,是细行。我们选择三则以学习。

语录一

师在东牟道上行,僧道往来者,识与不识,必先致拜。从者疑而问之曰:“彼此俱昧平生,何用拜之?”师曰:“道以柔弱谦下为本,况三教同门异户耳。孔子言: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未闻一拜之为一过。

这段语录讲了一则故事,也体现着丹阳真人的谦和、处下、对他人的恭敬。丹阳真人在山东牟平(今在烟台)道路上行走时,路上会遇见很多僧人和道士,不论认识与不认识,丹阳见了人家都要礼拜,表示尊敬。

跟着马丹阳真人的那些弟子们就问:“老师,你和他们彼此并不认识,干嘛要顶礼他们?”马大师说:“修道者要以柔弱、谦下为本,何况儒释道三教都是同一个大院里的不同人家而已。就是孔子那样的圣人都说,即便做一个赶马车的人他也愿意。没听说过礼拜一次别人就是一次过错啊。”

这样修谦下之心,非常了不起。现代的修道者大多傲慢,自以为是不说,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余圣自雄。

挟泰山以超北海的北海是指什么_挟泰山以超北海_挟泰山以超北海古人名

丹阳子所引用的孔子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如果财富可以合理求得的话,即使是做手拿鞭子赶马车的人,我也愿意。如果不能合理求得,我还是做自己所爱的事。”

孔子没有看不起那些在贵族看起来是“低贱”的工作。只要能挣钱养家,做个马夫又何妨。圣人如此平易。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不必追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好了。

语录二

师居环堵中,但设几榻笔砚羊皮而已,旷然无余物。早晨则一碗粥,午间一钵面,过此已往,果茹不经口。一曰召仆入,命坐,良久,仆问:“吾师之道有作为否?”

师曰:“无也。虽歌词中每咏龙虎婴姹,皆寄言尔。是以要道之妙,不过养炁。人但汨没利名,往往消耗其炁。学道者无他,务在养气而已。

夫心液下降,肾炁上升至于脾,元气氤氲不散,则丹聚矣。若肝与肺往来之路也,习静至久,当自知之。苟不养炁,虽挟泰山、超北海,非道也。”

此言未化前十日所说也。仆与曹、刘二三伴在环堵外立,忽出曰:“夫道,但清净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着。此十二字若能咬嚼得破,便做个彻底道人。但信老人言,行之,自当有益,必不误你诸年少。”

挟泰山以超北海古人名_挟泰山以超北海_挟泰山以超北海的北海是指什么

《丹阳真人语录》是丹阳弟子灵隐子王颐中整理的师生之间的问答,以及弟子对老师事迹、德行的记录,是修道者应该阅读的经典。灵隐子即是上面语录里的“仆”,仆,人称代词“我”。

这一段语录写了丹阳子的日常生活、饮食与教化。丹阳子的屋子里有桌椅、笔墨纸砚与羊皮。羊皮是丹阳子打坐时的坐垫,他常年坐而不卧,羊皮坐着可以防潮、保暖,冬天也可以披在身上。笔墨纸砚,主要是写信、著述而用。丹阳真人的饮食很简单,早上一碗粥,中午一碗面,过午不食,平时不吃水果。

他对弟子的教诲,语重心长。灵隐子问:“老师,你讲的道,是有为法门吗?”也就是问,你讲的道,有具体的修炼功法吗?

马大师说:“没有具体的功法,虽然我写的丹诀诗歌里提到了婴儿、姹女、龙虎这些词语,不过是借助这些词语来讲道理而已。真正修道的心法就是养炁。”注意这里的“炁”,是先天之气。他还说,如果人不能养此先天之炁,即便有胳膊下夹着泰山飞过北海的大神通那也不是道啊。

挟泰山、超北海,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整个修道的精华、核心是养炁。如何养炁,他提出了十二字的口诀:清净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着。

这十二字很难做到。清静无为了,元炁自然能内外相应,内之元气生发,外之元气进入,二者相合,自然结丹,道法自然。“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逍遥自在,这是精神境界,非常洒脱,无牵无挂。不染不着,不污染身心,对任何事情都不执着。

禅宗有则公案,有人向一位大师问道,“何谓清净?”大师说:“不污染。”染,在佛法里是个表法的词语,世间法也叫染法,很容易污染人的心性。《法华经·涌出品》曰:“住于神通力,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如莲华在水。”

有执着即有生死。

马大师的十二字心法,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简单,是佛道精华。清静无为是道家心法;逍遥自在是庄子与佛法的融合。庄子讲“逍遥游”,佛家讲“观自在”。而“不染不着”是佛家心法。

挟泰山以超北海_挟泰山以超北海的北海是指什么_挟泰山以超北海古人名

语录三

曹、莱二公本儒生也,隳儒学道,多年莫逆。常从容而问曰:“师在关右时,如何办道?”曹、莱答曰:“师父冬夏披一布,懒衣,食粗取足。隆冬雪寒,庵中无火,兼时用冷水。其神炁和畅,殊无寒意。如此十年,非腹中有道炁,则不能枝梧矣。”

这一段通过曹、莱两位由儒入道者的口述,讲了丹阳真人的功夫与修行。马丹阳和丘处机曾在陕西修行。关右,古代以西为右,关右即潼关以西,正是陕西地界。

挟泰山以超北海古人名_挟泰山以超北海_挟泰山以超北海的北海是指什么

马丹阳不论冬夏,身上只是披一块布,他并不把心思用在衣物上,吃的东西是粗食淡饭,只要能养命就够了。隆冬大雪的时候,他修行的庵里不生火,他还用冷水,一点不觉得冷,但见他神炁畅和。这是因为他腹中有道炁,不然就难以与寒冷抗衡了。枝梧,即支吾,抵抗意。

大家读道书,要能读出口诀、功夫、法门、心法,才是善读。

兴南子曰:

修道看细行,细行见心行。

细节关成败,得道在清静。

宗师宗风妙,仙真仙诀真。

知行时合一,即此见至人。

*邮箱:yishengwh@163.com。

* 需要请购陈全林老师的镶名诗、丹诀、罗汉、仙人、山水画、书法,以及张玉仙老师书法的朋友,请到孔夫子旧书网:陈全林益生文化书店下单、预订。扫描上图的二维码可进店。

“陈全林书写、手绘2022年新春挂历、对联开始经销,请关注孔夫子旧书网‘陈全林益生文化书店’”。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