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考研QQ群:254610001

5月23日,兰州大学发布通报:网传我校历史院某课堂讲授的内容不当,经调取课堂视频、与上课学生核实,结果如下:在讲到抗美援朝战争影响及意义时,授课教师引用了网上曾经出现的“一得九失”等错误观点,并明确指出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怎么掐头去尾_掐头去尾_掐头法和去尾法是什么意思

举报事件发生后,兰州大学第一时间查明真相,为上课老师正名,在舆论发酵成为更大影响之前廓清真相、澄清谬误,还上课老师清白。这种为舆情灭火的迅速反应力及时保护了教师与学校的荣誉。

回顾此次事件,根据网上内容显示:起先有学生发出一张课堂PPT的照片,并配文“兰州的大学老师在课堂上,明目张胆的抹黑抗美援朝……”在舆论场引发讨论之后,兰州大学下场辟谣“内容不实”。对此,有网友调侃“该学生课堂刚刚睡醒,抬手拍了一张照片,根本没有听全老师在讲什么。”这种调侃的背后实则是一种深刻的提醒:任何事情要讲求事实,不要断章取义,虚假消息一旦投入到公众舆论场中,谣言对个人或机构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是难以挽回的。

怎么掐头去尾_掐头法和去尾法是什么意思_掐头去尾

网友常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辟谣成本往往高于造谣成本。近年来,借着互联网技术的谣言甚嚣尘上——通过拼接视频、图片,搅动数以亿计的流量场,刺激社会敏感神经,而作为被谣言重伤的受害者,无论如何澄清,在庞大的流量面前都显得无比渺小。更遑论此次辟谣如果迟到或者缺席,这位老师将蒙受怎样的不白之冤?其教学生涯又将会有怎样的走向?

不仅如此,谣言不仅止于智者,还要止于法律。我国民法典、刑法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皆规定了网络造谣行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如在微博或者微信朋友圈所发的诽谤信息转发量达500次或者阅读量达5000次,将承担刑事责任。而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随手一拍,随笔一写,随性一发,都不应该成为造谣者的借口与理由。给谣言画上句号的,绝不能是不了了之,而应是造谣传谣者受到相应的惩罚,被害者得到抚慰,真相大白于天下。

特约评论员介绍:嘉兰学姐,北大新闻传播硕士,现在媒体任职。

附2:猫哥团队新媒体矩阵查询

怎么掐头去尾_掐头法和去尾法是什么意思_掐头去尾

掐头去尾_怎么掐头去尾_掐头法和去尾法是什么意思

2024猫哥全年小班开班上线了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