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格凸村有这么一种奇怪的景象,在无数高耸陡峭的悬崖上镶嵌了一个个木头做的棺木,当地称之为“悬棺葬”。
对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来说,悬棺葬是一种极其常见的殡葬方式,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当地人表示,“悬棺葬”就是“搁置”的意思,就是把人的尸体搁置在悬崖峭壁上。
悬棺
这些悬棺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棺木一般放置在距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地方,尤其是在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古代,选择悬棺葬的村民反而更多。
那么,在生产力严重落后的古代,村民们究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悬棺给放上去的呢?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还会有人选择悬棺葬吗?悬棺葬的现状又如何呢?
飞檐走壁的“蜘蛛人”
在贵州省格凸河畔的悬崖上,有两个身穿民族服饰的居民非常惹人关注,他们不用穿戴任何安全装备,就能徒手攀爬到几十米高的悬崖上,并且动作还非常流畅、敏捷。
当地村民对此都习以为常了,说他们是师兄妹,拜在了同一个师门下,从小就跟随师傅开始学习攀岩技巧,长大后也靠这门“特殊技能”为生,当地人称他们为“蜘蛛人”。
那么这些“蜘蛛人”为什么要攀爬到几十米高的悬崖上呢?他们的训练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苗族村民解释道,这些“蜘蛛人”因为家境贫寒,自小就被送进了老师傅的门下,拜师学艺,但师傅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
他们挑选弟子有一个规矩,其一身体要好,其二胆子要大。
还未入门时,这些孩子就会被师傅带到附近的悬崖旁“试胆量”,如果胆子够大,敢徒手攀上悬崖,师傅就会将这些通过测试的孩子留下来悉心教育。
虽然“蜘蛛人”的工作在平常人看来是把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但对他们自己来说,攀登峭壁并不是什么难事,在“蜘蛛人”的内部,有一套口耳相传的攀登技巧。
因为难度太大,师傅一般不会一次传完,而是从基础开始,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之后,再传下一部分的技巧。
黄小宝是格凸村蜘蛛人里唯一的一个残疾人,他因患上了小儿麻痹双腿萎缩,母亲求了好久,师傅才愿意收下他。
黄小宝表示,蜘蛛人的秘密就在手指力量,攀登时需要用手指紧紧地扣住岩石缝,再配合腿部的蹬力,才能爬上峭壁。
因此蜘蛛人的手指前端都很粗大,特别是像黄小宝这样腿部畸形的蜘蛛人,手指需要更大的抓力,长时间如此,黄小宝的手指已经严重变形了。
黄小宝
“蜘蛛人”一门就这样一代传一代,传到了现在,演变为了自家人间的传承。
因为这份工作太过危险,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贫苦人家的孩子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所以家长们自然就不愿意让孩子再去冒险。
久而久之,“蜘蛛人”的数量越来越少,到了2022年,当地苗寨就只剩下了王凤忠、黄小宝、王小国、罗登萍四个“蜘蛛人”。
他们的师傅年轻时也是“蜘蛛人”,一代代地把技艺传给了他们。那么这些“蜘蛛人”是靠什么维生的呢?
每年的春夏之交,王凤忠、黄小宝、王小国和罗登萍四人就会来到格凸河下游的一处峭壁旁,而后不借助任何辅助手段,麻利地翻上峭壁,挪到一处大溶洞里采集物资。
这处大溶洞被当地人称为“燕子洞”,天气回暖时都会吸引成千上万只燕子前来落脚,燕子走后,这些“蜘蛛人”就爬到溶洞里挖取燕子留下的粪便。
这些粪便都是最高档的肥料,“蜘蛛人”就靠挖取燕子粪便、掏燕子窝、逮燕子过活。
据格凸村村民介绍,王凤忠、黄小宝、王小国三人的师父罗发科在当地享有盛名,是“蜘蛛人”的第七代传人,他年轻时只要是有脚可踩、有手可攀的地方都能爬上去。
有一次甚至只用了5分钟的时就爬上了108米高的悬崖峭壁,罗发科表示,如果是从峭壁下到地面的话,那么时间还可以再缩短两分钟。
说到这里,更大的疑问随之而来了,如果说这些“蜘蛛人”是靠挖燕子粪和掏燕子窝过活的话,那么等到秋冬季,燕子迁徙时,这些人又该怎么办呢?
并且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去培养“蜘蛛人”,难道只是为了掏“燕子粪”吗?“蜘蛛人”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
悬棺葬之谜
师傅罗发科表示,自己是“蜘蛛人”的第六代传人,他的师傅和师祖都是这门绝技的传承者,蜘蛛人的巅峰期在三十岁左右,一过了四十就要考虑收徒弟的事了。
从罗发科这代算起,如果每一代都是在四十岁左右收徒弟的话,那么这个技艺最少传承了三百年的时间,这和格凸村的悬棺葬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殡葬方式也各有迥异。就拿悬棺来说,常见的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在岩石上凿一些洞,在洞里插入实心粗木,然后再把棺材放置在这些木头上;另一种是找一些通风良好的天然洞穴,把棺材放置进去。
格凸村采用的就是自然洞穴式悬棺,在峭壁上找寻天然的凸起洞穴,将其凿平,留出一个存放空间,然后再把棺木运上去。
但不论怎么说,这些悬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放置在离地面几十米高的峭壁上。格凸村的悬棺历史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已经无法考究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么多年以来,格凸村陆陆续续地,一直有村民采用悬棺葬的方式安置死者的尸体,就在九年前,村子里还有一位长辈的棺木被运送到了岩壁顶端。
当地苗族人有一个口耳相传的古老传说,据说苗族人的祖先,因为战败被迫离开了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故土,来到了现在的格凸河畔建立家园。
虽然离开了故土,但是苗族人的祖先从未忘记过故土,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打回长江,回到故乡。
离格凸村不远有一个村庄叫做脚杆寨,村民表示,“脚杆寨”的苗语寓意是“我要回家”,脚杆寨的祖先为了告诫后人,回到故土,发誓只要脚还在,就一定要打回故乡。
所以采用悬棺葬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先辈们的尸体,防止鸟兽侵袭、追兵破坏,以图有朝一日,后辈们能够带领着先辈们的尸体回到家乡。
沿着格凸河顺流而上,就来到了放置悬棺葬的巨大溶洞处,经历了数百年的风月侵蚀后,崖壁上的悬棺已经非常少了,只有溶洞深处的峭壁上还放置着数十个棺椁。
一般来讲,像这种放置在悬崖上面的棺椁都会采用独根的楠木制成,一是结实,二是方便挪动,但是格凸村的棺椁却有些特殊,是由四大块木板拼制而成的。
这些木板材质较轻,表面光滑,方便携带。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木板虽然方便携带,但毕竟是实木做成的,自身有着一定的重量。
普通人拿一会儿手就酸了,更别说把这些木板运到峭壁上了,但是悬崖上又确确实实地摆放着数十个棺椁,这些木板究竟是怎样运上去的?
其实悬棺之谜一直是考古界经久不衰地讨论话题,他们通过多方佐证,考证出了四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观点。
一是用一台木质的绞车和滑轮,绳子固定在绞车上,将悬棺的吊到洞口,这种是比较常见也比较省力的办法。
第二种是从崖顶放绳索,借力将棺椁拉上去,这种方法比较费力,需要的人力会更多一些。
第三种和第四种属于“姊妹”法,一种是凿岩开路,待棺椁放置好后再毁掉路;另一种是挖土填岩壁造路,同样也是等棺椁运到岩壁上之后再把土挖掉毁路。
但不管怎么说,这几种方法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才能够完成,这对于人丁稀少的格凸村来说,似乎有些不现实,那么格凸村悬葬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东郎,灵魂的引渡人
其实,悬棺的放置和“蜘蛛人”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格凸村的棺椁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悬棺,是由整块的实木木板拼接而成的。
这些棺椁头大尾小,接缝处都用子母扣或者榫头来固定,拆卸和组合都非常方便,罗发科师徒五个的真正使命就在于此。
想要进行悬棺葬的老人会早早地来到格凸河畔的大溶洞里,为自己挑选好位置。老人还处在弥留之际时,家人就会去找罗发科师徒,让他们早做准备。
罗发科就会为老人定做寿材,等到入葬的那天,师兄妹几个齐上阵,一人背一块木板,把这些木板背到老人生前指定的地方。
将棺木拼装起来之后,再将死者背上来,安葬在里面。黄小宝表示,背尸体的时候要用绳子捆牢,就像背小孩子一样,只要尸体不打滑,就能顺利地运上悬崖。
从背棺木到运尸体的整个过程,家属都会在悬崖下观望,用目光送老人最后一程。
但值得注意的是,把老人放进棺材里并不是工作的最后一步,罗发科师徒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
死者入葬之后还需要有专人为其诵唱,指引他们的灵魂安葬安息,因为棺椁的位置太过特殊,专业的引魂师根本上不去,这项任务自然就落到了罗发科师徒的手中。
他们将死者安置在棺材内之后,就会准备诵唱仪式,这时候他们又变成了当地口中引渡灵魂的“东郎”。
东郎需要自带一壶白酒,准备一个陶瓷白碗,然后倒上满满一碗的白酒为死者送行。当地人都相信死者的灵魂是乘坐着高头大马去往了远方。
所以为了让死者能够安息,不再留恋凡间,东郎们还会拿上特制的砍马刀在身旁砍几下,寓意着斩断了死者在凡间的牵挂,这样死者的灵魂就可以安心地骑着灵马走了。
当地人的祖先认为马是有灵性的动物,他们生时骑着战马四处征战,死后也要骑着马离开尘世。
所以当地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办丧事时必须要杀一匹血脉纯真的战马来祭祀,并且这匹战马的身上,必须要配上锋利无比的战刀,和久经战场洗礼的战马鞍。
如果死者生前的地位比较显赫,家属还会在战马的身上加上弓箭和斗笠。这样,战马的灵魂就会载着祖先去往远方。
家属在办丧事的时候,东郎这边又会开始下一步准备。
东郎们会拿出宝剑,在地上划一个“斩”字,意味着斩去一切凶煞,为死者清除障碍,保佑着死者平平安安地到达目的地。
做完这一切,殡葬工作也就接近尾声了,罗发科的四个徒弟们就会围在死者的棺椁前,送他最后一程。
唱词的内容就是这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从婴儿到老年,死者的整个人生被东郎们编成了歌词,唱了出来。
大师兄黄小宝表示,为了让死者的灵魂能够回到故里,诵唱的过程会一直持续三天三夜,期间不能睡觉也不能饮食,只能喝些水来缓解。
黄小宝认为,诵唱工作远比地攀登要难得多,但这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承,他们这些背尸人会将这些习俗好好传承下去,引导死者的灵魂回到家乡。
古朴而又带着些许苍凉的古苗语,现今也只剩下了背尸人还在传承。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苗寨感受这些特殊的文化传承,罗发科师徒几个也找到了新的发展之路。
每到旅游旺季,师徒几个就会来到大溶洞,为游客们表演飞檐走壁的技能。游客们都非常欣赏他们在崖间攀登的技艺。
渐渐地,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人到这里观看他们的表演,这给师徒几个带来了额外的收入,甚至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他们还赚到了总额上万的门票费用。
生活总是蒸蒸日上的,相信这些背尸人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