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爆朋友圈的电影《路边野餐》有很多凯里乡村风景,这部斩获国内外9项大奖的导演正是来自贵州黔东南州凯里市的毕赣,今年只有27岁。黔东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中有不少英雄豪杰,仁人雅士在中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看看有没有你的老乡。
孙应鳌
贵州第一个给皇帝当老师的人
孙应鳌(1527—1586),字山甫,号淮海,谥文恭。清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先祖孙华原籍江苏如皋县。孙应鳌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九岁能作文,嘉靖二十五年(1546)中举人第一名。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科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明代著名思想家、学者、诗人、教育家孙应鳌为黔省第一个给皇帝讲课的老师。孙应鳌通过讲授《尚书》诸篇章,婉言劝说神宗皇帝不要贪图享乐,应了解百姓的稼穑艰难,要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其良苦用心,于此可见。
乐嘉藻
“茅台酒”蜚声中外的推手
乐嘉藻(1867—1944),黄平县人,字彩臣,举人出身。光绪二十一年(1895)参加“公车上书”,后旋赴日本考察学务,回黔后研讨新学,并与同仁创办蒙学堂、实质学堂,发行《黔报》,主张立宪。宣统元年(1009)贵州谘议局成立,乐嘉藻任议长,三次赴京,参加请愿。辛亥革命时曾劝促清贵州巡抚宣布独立,未果。1914年初,中国政府决定参加巴拿马博览会时,乐嘉藻时任在天津成立的工商陈列所所长,全权负责陈列展出部份准备参会的商品。“茅台酒”蜚声中外成为国酒,乐嘉藻功不可没。1934年,他出版了《中国建筑史》,这是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山著作,迄今为后学所必读。
石赞清
天津人的“石父母”
(1805-1869),字次臬、襄臣,清朝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石牛寨勇村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晚清名臣工部右侍郎、天津团防石赞清不顾个人安危,独赴夷营痛斥英军统帅。在被英军扣押的日子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他死后被天津人民尊称为“石父母”。
夏同龢
光绪帝“亲笔御点”的状元
夏同龢(1868—1925),字季平,号用清,又自号狮山山人,清贵州麻哈州高枧(今麻江县贤昌乡高枧村)人。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青岩人赵以炯、遵义人探花杨兆麟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清光绪19年(1893)参加顺天乡试,中癸已科举人,恩准赴京殿试,以精辟的见地和流畅的文章,博得了主考官吏部尚书孙家鼐等8名大臣的赞赏,被光绪帝“亲笔御点”为状元,赐状元鼎帽、披翎、朝带等物,授翰林院修撰。1906年,在西方文化和工业文明影响下,清政府派夏同和东渡日本,要学习工业和经济,至1912年回国,夏同龢成为中国自有科举制席以来第一位具有状元和留学学历身份的人。
夏同龢状元文化产业园
谭钧培
晚清“治世能臣”
谭钧培(1828—1894),字宾寅,别字序初,镇远县人。清朝咸丰九年(1859)举人,同治元年(1862)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江西道按察御史,江苏常州知府、代理徐州尹、安徽凤颖六泗道尹、山东按察使、湖南按察使、江苏布政使、兼漕运总督、代理江苏巡抚兼管苏州织造与巴西换约代表、湖北巡抚、广东巡抚、云南巡抚和云南总督等。处事果断,关心百姓疾苦,赈济受灾难民。又积极整修河道,发展教育事业,在云南建经正书院。并坚决抵抗法国人、越南人越境寻衅,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边疆地区的和平安宁。
杨至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之父
杨至成(1903年-1967年2月3日),侗族,三穗县人,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和重要领导人,贵州省唯一开国侗族上将,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之父”。
长征期间他率工作团的同志,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调查研究,搜集信息,耐心细致地做当地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千方百计地筹集粮食、物资、弹药、药品等供给部队,使红军能顺利地通过少数民族地区,为红军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提供了尽可能的物资保障。
吴文彩
闭门三年写出古今绝唱的侗戏祖师
吴文彩(1798—1845),清贵州黎平府人。从小入私塾读书,因家境清贫,十三岁跟父干农活。秉性开朗,聪明好学,对侗族叙事歌、礼俗歌、情歌、酒歌有浓厚的兴趣,不仅爱唱、弹、跳、舞,而且爱编歌。他编写的《开天辟地》、《财主贪财》及情歌,有的已成为古今绝唱。中年时,出游过王寨、茅坪、洪江、古州、丙妹、三江等地,开阔了视野,看了汉戏、桂戏和阳戏,便萌发了编侗戏的念头。回家后,闭门三年,于1830年移植编出《李旦凤姣》和《梅良玉》两部侗戏。经过160多年的风风雨雨,侗戏已传遍广大侗乡。从江、黎平、榕江等县的侗族群众,逢年过节,都要演唱侗戏,并举行纪念吴文彩的祭祀活动。
历史上,黔东南人能文能武,是能吃苦能挑担子的,今天,黔东南人继承先祖意志,当官为造福一方百姓,造福一方水土,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刘善平
十里长街送支书
(刘善平 左)
2016年6月10日,黎平县九潮镇九潮村党支部书记刘善平为抗洪救人英勇献身,仅仅只有46岁。他被追授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任村支书9年,他一心一意带领村干部为群众排忧解难,让贫困侗乡有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潘仁泽
年仅29岁的干部牺牲在抗洪第一线
(潘仁泽 左一)
6月14日晚锦屏县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暴雨引发巨大的山洪和泥石流。奋勇在救灾一线的锦屏县农业局渔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潘仁泽不幸被洪水冲走,因公殉职,年仅29岁。城区2万余干部群众排成两条蜿蜒的巨龙,目送英雄灵车缓缓驶过,“青年楷模潘仁泽,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仁泽兄弟,一路走好”的声音不绝于耳,沿途的群众也赶来拉起了长长地挽幅,气氛十分肃穆、悲壮。
吴秀忠
脱贫致富村的带头人
1945年出生于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身兼雷山县政协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协两级政协常委,得到了国务院、中国科协等颁发“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等一系列桂冠。
1991年起,吴秀忠在脚尧实施“五小绿色工程”,发动村民大办小茶园、小药园、小草场、小林场、小果园。在吴秀忠提出的“近抓魔芋折耳根,中抓茶果药,远抓用材林”的发展思路指导下,脚尧村成为全省有名的脱贫致富村。
青年强则国家强,在黔东南,年轻一代也正在蓬勃生长着。
阿幼朵
1977年04月29日出生于黄平县,又名雷阿幼朵,苗族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歌舞团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在贵州省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获得奖项,从而进入演艺圈。主要作品有歌曲《醉苗乡》《苗岭飞歌》等。
丑丑
1983年出生于黔东南,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目前中国影坛最年轻的一位女导演,也是迄今为止,苗族和侗族历史上第一位电影导演,……2005年担任独立制片人、编剧、导演拍摄第一部电影作品《阿娜依》;2009年,担任独立制片人、编剧、导演拍摄第二部电影作品《云上太阳》。
吴娜
侗族青年女导演,1987年出生于榕江县仁里水族乡,2009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2011年,非科班出身的她开拍自己编剧并导
演的处女作《行歌坐月》,成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评选出的“2011年度青年导演特别推荐6部展映影片”之一,影片将黔东南侗族村寨生活作为故事背景,演员均为当地村民,以极富诗意的镜头语言全面展示了独具特色的侗族风情……展示侗族风情的同时,也探讨了侗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变迁。
毕赣
毕赣,男,苗族,1989年6月生于凯里市,个人导演编剧的长片《老虎》入围第八届中国独立电影年度展剧情片正式单元。短片作品《金刚经》荣获香港ifva评委会特别表扬奖,并入选第九届BIFF作品展、第七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第四节法国shadows电影节、第九届中国独立影像展短片十佳、上海国际艺术节、东盟国际艺术双年展。
获奖情况:
2015年 第52届台北金马影展 金马奖 最佳新导演 路边野餐
2015年 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当代电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 路边野餐
2015年 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最佳处女作 特别提名奖 路边野餐
上述仅仅是部分黔东南杰出人士,受制于篇幅,还有许许多多人未提及,人才辈出的黔东南可谓:
朗朗乾坤,崛起之日可望;
翩翩凤翔,腾飞之时可期。
盛矣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