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 | @网络
1、有很多人都在说「时间管理」,高级一些的说「精力管理」,「能量管理」,本质上都在探讨一个问题,人应如何度过极致的一天。
什么是极致?就是有深刻的体验:让活过的每一天有价值,成为日后每一天的丰盛养料;让时间看得见,生命不就有了确定性了?确实。
每天要怎么过才算得上极致呢?
是用各种事情来填满时间轴,求能做更多的事?无效,你的时间会因此被切碎,忙得七零八乱;
还是一天只专注做一件事,苛求深度,其他都不顾?也不太可能,生命还有其他向度,其他层面需求要兼顾,比如关系、身体等。
那该怎样度过?有参考吗?
看看历史上那些活出自己的名人是怎样安排一天的。
2、最近搜集了很多名人传记,真还发现了他们的生活习惯有某种共性。
研究共性是为了能指引我们达到同样的精境界提供线索。
毫无例外,这些人都有早起习惯,都视早起时间为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刻,也是最元气满满的时间段;当然他们也不会浪费夜晚,会在睡梦中找事干。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就是很早起的,他持续了40年,每天晚上天一黑就睡觉,凌晨一两点左右就起床了。
起那么早做什么?早起,身体经过一夜的修复已经恢复活力,这时,头脑也是最清醒的时候,不容易受别人能量的干扰,可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蔡志忠早起后就煮杯咖啡,在落地窗边看黑夜里的星空,思考此生为何而来,要做什么?规划今年完成多少个系列,需要多少张作品?
今天需要画些什么,大概多少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创意?这样自问自答半个多小时后,他就坐在桌前手拿画笔,展开一天的工作。
研究名人的生活习惯,从他们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很关键,其中就隐藏着他们之所以成为天才的秘密。
3、早起的时间如此宝贵,这个时间段决定了你的一天要以怎样的状态开头,是否有长远目标和眼前计划,做作的一切是否与人生目标相呼应?
01、早起可以自问自答。参问是禅宗常用的方式,想要觉醒,找到人生的目的,只能不断自问,自证、自明。
蔡志忠从3岁半就开始问自己,这一生到底要做什么?他自问半年多终于得出答案:画画。即便这样,他每天早起还依然在自问,问让他感兴趣或者困惑的问题,从不间断。
人生极短,需及早发现自己。如何发现?向内走,自问。
荣格说,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
02、早起有整段时间,可以专注的做自己喜欢的事,置心一处。注意力聚焦了,灵感也会随之而来。
注意力在哪里,哪里就成为你的领域。
蔡志忠说:“再普通的事物,只要专注 了,也能在其中发现深刻的道理,不需真的去吃斋念佛、诵经参禅。只要专注,便能把一件普通的事升华成修行。
请制心于一处,做好自己的事,便是自我的清静地。”
相反,白天要处理的信息就多了,人的时间容易被切碎,其实碎片化时间的意义不大。
03、早起可以为一天定调。早起定个每日计划,列个待办清单,就像蔡志忠一样。
列计划的过程中你就投下了心锚,这一天就有个支点,生活和工作都被支棱起来了。
早起这段时间,不管用于学习还是运动、冥想、或者做有创意的工作都会状态满满,灵感流淌。哪怕专注半小时,你都会觉得这个时间过得比白天更有价值。
这样,你就自己给自己正反馈,也更容易养成好习惯。
早起不是为了早,而是为了觉;
早起不是为了多做事,而是为了更好回应人生目标。
发现
有惊喜、有启发
确认是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