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梅山风V,领略梅山人文·历史·风景!
编者按
在中国地图地理学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有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化家族起到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这就是被世人称之为“舆地世家”的新化邹氏世家。这一家族七代人同攻舆地之学,在中国舆地学界独领风骚上百年,个别方面甚至走在世界的前面。这其中有被誉为中国近代舆地学的奠基人邹汉勋,有继往开来独辟蹊径发明中国舆地尺的舆地学大师邹代均,有新中国舆地事业的奠基人与开拓者邹新垓。此外,还出现过两位杰出的辛亥革命志士:邹代藩、邹永成。该家族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舆地学会和以家族成员为主的“亚新地学社”开创了中国近代地图出版之先河。为此,2012年,湖南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专门出版了《湖南历代文化世家》一书。这是对“新化邹氏”在历史上绝对肯定。因此,本公众号将断断续续地发一些文章,重现“新化邹氏”的辉煌,与大家一起分享大新化昔日的荣光。
名噪一时舆地学界的新化邹氏世家,寻根溯源可以追溯至其始祖邹瓒。邹瓒,字仲明、守先。原籍江西吉州泰和县。五代时任大理寺评事,累迁至观察使。唐代黄巢起义军攻克吉州后战乱不断,邹瓒无可依靠,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携家眷及族人从泰和迁徙至湖南避乱。经醴陵、茶陵、湘乡、衡阳、祁阳等地辗转,继而定居新化。自此繁衍生息,渐成当地望族。
邹氏家族在新化虽是客户,却以德化民,以行谊著于乡里,为世居民众所敬重。其居新化子孙数万,家族成员中官虽不显,而甲科代不乏人。进士、举人多达数十人,以读书闻名者更是数不胜数,在湖湘历史上堪称望族。
邹氏舆地世家系新化庆户邹氏,始祖瓒公传十三世至庆公,字均海,徙居罗洪响水洞梓木溪,后又徙至罗洪大塘里。子三:景思、景汉、景信,分为三大房。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乾隆五十一年(1786)、道光七年(1827)、宣统元年(1909)相继纂有族谱。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邹汉勋故居
罗洪地处新化、隆回、新邵三县交界的望云山脚,今归属隆回县管辖。此地至今保存着一座湖南山区常见的农家院落。五六幢两正三横的木结构房屋错落其间。每两栋一字排开,房屋之间铺青石小道,院子四周砌有青石围墙,整个院落与当地的其他农舍并无二致。让人难以想象:就是这座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竟诞生了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很有影响的家族。这个家族,凶其在舆图地理学上的突出贡献而被史学界誉为“舆地世家”。这个被称之为“舆地世家”的家族,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地图文化,影响中国地理学长达两个世纪。
从最初的立宅人邹文苏及夫人吴珊开始研究中国舆图地理学,两百余年来,从这“霾蕴里”的“草莽”中走出了以邹汉勋、邹代钧、邹新垓为代表的一批蜚声中外的学者,形成了传承七代、集结本家族学者达46人之多的邹氏舆地学研究阵容。其间新秀迭出,魁杰踵继,为后人留下了数百种理论著述,上千种地图等优秀学术成果。其科学精神光照千秋,是后人敬仰的学术楷模。
按邹氏后裔邹永敷所撰的《邹氏地学源流记》记述,邹氏家族的舆地学传承了七代。
第一代为“发端之时”。这一时期由邹文苏、吴珊伉俪开创了邹氏舆地家学。邹文苏,清嘉庆十七年( 1812)壬申科岁贡生,候选训导。但他绝意仕进,以隐居家乡教育乡中子弟为人处世、治国齐家为志,因门人子弟成名者众多而成为一代名儒。邹文苏夫人吴珊为清代新化名宿吴枟(号兰柴)之女,她精思博览、达古通今,诗词歌赋,无所不晓。名儒与才女共养育了六个儿子,并教其“经世致用”之学。而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地理学家”的吴珊更是用知识与母爱把幼小的孩子们引入了舆地学的殿堂。她以“聚灰画《禹贡》山川地图”的方法诱导孩子学习舆地的兴趣,其成效显著。
第二代是以邹汉勋为代表的“邹氏六君子”:邹汉纪、邹汉璜、邹汉勋、邹汉嘉、邹汉章、邹汉池。邹汉勋兄弟六人“皆以经学、音韵闻名于世,并各有著述”,尤以在舆地学上的显著成就奠定了舆图地理学这一邹氏家学的基业。因这一代人奠定了邹氏以舆地学为家学的根基,邹永敷称之为邹氏舆地学的“昌明之时”。
邹氏绘制的中国地图
第三代是邹世诒、邹世琦、邹世可、邹世成、邹世繇等人。他们在舆地学的研究上均有所建树。
第四代是以邹代钧为代表的邹代契、邹代过、邹代立、邹代藩、邹代粹、邹安代、邹代铎、邹代辉、邹代乐等人。以邹代钧的研究成果奠基了中国近代舆地学,是邹氏舆地家学发展史上继邹汉勋的又一个高峰。
邹氏舆地学传至第五代时,继承家学的有邹永煊等15人。到了这一时期,邹氏舆地学开始从理论研究和舆图测绘进而发展到地图的出版印刷和发行了。
邹氏舆地学传承到第三、四、五代时可谓是发展到了一个“极盛之时”。它表现在不仅参与研究的人员越来越多,而且研究成果越来越丰硕,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中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武昌舆地学会”和中国首家民间地图出版机构——“亚新地学社”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的。
到了民国时期,邹氏舆地学研究者日渐式微。第六代和第七代中继承家学的噍有邹兴钜和邹新垓父子二人。在战乱的岁月中,邹氏父子为使舆地家学薪火相传,他们在艰难困苦中想尽一切办法,尽力支撑着家业。为了使中国舆地事业后继有人,他们除了继承家业测绘、编译、出版各种精准的中外地图外,还积极编写地理书籍和教学用地图,利用各种渠道开办地理讲座,传播地理学知识。邹永敷称这一时期为邹氏舆地学的“流传之时”。
新化邹氏舆地学起源于清嘉庆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近两个世纪,由邹文苏、吴珊启蒙,邹汉勋奠基,邹代钧兼采中西、发扬光大,继之邹永煊、邹兴钜、邹新垓戮力实践,其间参与其事业的邹氏弟子不计其数。嬗递继承,代不乏人,地学思想不断丰富,地图事业不断扩展,为中国地图事业的创立和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新化邹氏世家除了在舆地学方面声名显赫为世人所敬仰外,在其他学术领域也多有建树,为世人所瞩目:
邹文苏在当时那个封建专制的时代敢于破应试教育的一统天下,开直观教学之先河,从而培养了一大批“通经致用”的贤才,被后人赞誉为敢为人先的民间教育家。
邹汉勋不仅是声名远播的中国近代舆地学的奠基人,同时还是清代经学、史学、方志学和音韵学名家。他的经学鸿篇《读书偶识》被收入《皇清经解续编》,成为学界为之称颂的经学巨制;他的音韵学著作《说文谐音谱》《广韵表》《五韵表》《五均论》等对后世的古音论证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他参与编纂的名志《宝庆府志》和在贵州“五年四志”更使他在方志学上成就辉煌。
邹汉璜在秉承舆地家学之外还喜读古书野史,工诗文、精医术,其一生的医学著述尤为丰硕。至今北京中医研究院还保存有他的著作。
同时,邹氏学人还有才思敏捷、超凡脱俗、善诗能文的共同特点,不少人的诗文曾被收入清代典籍流传至今。
到了清末民初,邹氏家族成员除了传承家学在舆地学领域继续独领风骚外,还出现过两位杰出的革命志士:一位是辛亥革命的功臣邹代藩,一位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邹永成。这两个人物的出现,使得邹氏舆地世家的历史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光辉。
邹代均墓
★转发是最大的鼓励!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