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1-7月份的进出口数据。
数据靓瞎眼。
以人民币计,今年前7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3.6万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0.4%。
其中出口13.37万亿,同比增长14.7%;进口10.23万亿,同比增长5.3%。
贸易顺差3.14万亿,比去年同期扩大62.1%。
单摘7月,数据更是漂亮。
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同比增长16.6%。
其中出口2.25万亿,同比增长23.9%;进口1.56万亿,同比增长7.4%。
贸易顺差6826.9亿,比去年同期扩大90.9%。
再细扒一下,对前三大贸易伙伴的数据,也很有琢磨头。
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东盟。
怎么样,跟印象中的,不一样吧?
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3.53万亿,同比增长13.2%。
其中出口2.05万亿,同比增长19.1%;进口1.48万亿,同比增长6.0%。
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是欧盟。
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欧盟进出口总值3.23万亿,同比增长8.9%。
共中出口2.14万亿,同比增长19.7%;进口1.08万亿,同比降低7.6%。
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才是美国。
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总值2.93万亿,同比增长11.8%。
其中出口2.25万亿,同比增长15.1%;进口0.68万亿,同比增长2.3%。
这组数据公布后,在我看来,至少有三个重大意义。
第一,打脸抗疫躺平派。
中国的外贸数据为什么会这么强?
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中国疫情控制得比较好,国内的生产生活从总体上是稳定的。
工业制造能力可以正常运转。
国外疫情控制太差。
除中国之外,世界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深受疫情影响。
在这些饱受疫情肆虐之苦的经济体里,经济个体不能正常开工和运转,供应链大受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世界反而更加需要中国了。
事实证明,在世界普遍“躺平式抗疫”的大环境下,中国把自己的疫情控制好,保持住整体的正常运转,就会对全世界产生更加明显的比较优势。
疫情之下,中国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世界经济绿洲。
中国制造供养了全世界。
中国的“动态清零式抗疫”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自己,更是贡献了全世界。
如果再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我们有理由相信,比较优势带来的中国对世界的虹吸效应,会更加明显!
中国的经济崛起,会进一步加速。
第二,打脸经济唱衰论。
年初满仓,国内国际有一帮唱衰中国经济的势力,形成了合流。
最典型的说法,是中国自我孤立,隔绝于世界,经济将出现明显的衰退。
在三四月份间,这种说法达到了顶峰。
而今的事实正好相反,中国经济在所有的世界大国中,目前是表现最好的。
外贸数据是迎春花、知更鸟。
经济数据反复证明,我们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好的。
写到这里,顺口说一句,三四月份,中国的困难,恰恰来源于国内躺平派的躺平式抗疫。
上海的问题,就是没有严格落实好中央的抗疫决策,被疫情撕开了一条口子。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及时堵上了这个口子。
所以外贸数据在五、六、七月份,集中爆发了。
第三,打脸中外关系脱钩论。
疫情之后,世界被迫隔离。
中国也被迫采取一条相对严格的对外隔离政策。
但隔离并不是隔绝。
对外交往的大方向、基本盘,一切如常。
变化的只是具体程序。
但一些坏怂,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上下其手,诬蔑我们国家在自我封闭。
最大的危言耸听,就是说中国将被全世界隔绝。
“别人都开放了,就你自己一直封闭着,你能永远这样封闭下去吗?”
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对智商不够的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困扰。
再加上丑国舆论主导,脱钩论一时之间甚嚣尘上。
此番经贸数据充分说明了,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没有隔绝于世界。
中国经济,在世界的份量,反而更重了。
中国真正做到了,化危为机。
而且用的是和平手段。
中国没有、也不会那些下三滥手段。
写到这里,我看到舆论场上,又有人带节奏:为什么外贸数据出口增长那么多,而进口数据增长那么少呢?
结论是:国外可了劲的消费,国内消费低迷……
真是服了这帮没脑子的货。
第一,中国进口也增长了5%,远超GDP的增长;
第二,中国出口增长多,是因为国外更需要中国的产品,而国外的生产能力明显不足;
第三,国内经济的影响因素,不仅仅有疫情,更有主动的调结构,比如众所周知的房地产低迷,完全是我们主动为之的结果。
凡涉及到中国的数据,不是好到爆,国内就有一帮人想尽千方百计往坏里带。
我敢肯定,这帮人还会被不断地打脸。
我判断下半年,中国的经济会越战越勇,有着远比上半年更好的表现,也会有着远比全球更好的表现。
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还远远没有结束。
那些猪队友的糟糕表现,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这是一个比烂的时代。
谁能坚持到最后,谁能在危机中保持正增长,谁就能笑到最后。
很显然,对中国,这是一种新的机遇。
到目前为止,我们干得还不错。
坚信未来会更好。
拿到这份经济数据,结合国内外前段时间舆论场上的种种表现,我们还可以得到两点重要的启示。
第一,个体感受不佳,不代表整体表现不好。
网上经常有人埋怨:唉呀,你看我身边什么什么人又亏惨了,什么什么企业又倒闭了,哪座城哪条街一片萧条……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真惨。
潜台词是满仓,中国要完蛋了。
其实这些都是以个体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面、换言之即以偏概全的典型代表。
我以前写文章表达过这样一种观点:疫情之后,世界变了,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疫情会不可避免地冲击一些行业,比如旅游、餐饮、客运、线下文娱等。
但同时会催生和壮大一些行业,比如疫苗、检测、5G、网络等。
中国有四五千万家中小企业,每年都会有几万家倒闭,同时又会有几万家新设。
中国的个体工商户更是高逾亿户,现在每年光新增就近2000万户。
这中间有几百万户、甚至上千万户因为经营不善倒闭、注销、转行,难道不是正常的吗?
所以,那些用个体糟遇,来质疑和否定整体的思路,就是一种傻子思维。
知道了还用,那就是坏怂思维。
是想带节奏的。
我再说一遍:我们永远回不到过去了,你在进行个人经济发展规划时,一定不能用旧思维来进行思考和谋划。
新时代新形势新的成本压力,你一定得考虑进去。
否则,吃亏的一定是你。
第二,焦点即盲点。
为什么社会上、世界上有那么多人错判了形势?
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少数人成功地引导和塑造了舆论的焦点,大多数人被舆论的焦点所束缚,没有看到更多的焦点之外的东西,从而形成了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视角盲点。
就像炒股的人,目光总是盯在股价的起起伏伏上,从而丧失了看透股票、股权本质的能力。
换言之,当你过于关注某个焦点的时候,你可能就被PUA了。
你被PUA的部分,就是你的盲点所在。
刚刚过去的老巫婆窜访台湾的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焦点即盲点”案例。
当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围绕在“老巫婆会不会窜访和中国会不会击落老巫婆坐机”的时候,中国最顶级的战略家正紧锣密鼓地筹划如何利用这次“危机”打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世界的焦点,大众的焦点,舆论的焦点,和中国事实上的着力点,完全不在一个轨道上。
我们都被焦点所困,所以产生了大众的盲点。
回头再看这事儿,真是备感可笑!
腾腾爸是一名股市投资者,聊这些,根本目的还是想聊投资。
今天的话题,对我们的投资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第一,低点兴奋,高点冷静。
中国疫情控制得好,整体经济稳住了,并在进一步向好,而目前中国股市整体处在低位,此时此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悲观失望。
相反,天上在下黄金雨,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全力全速满仓干。
如果有后续现金流,那就应该把它源源不断地打到市场里去。
熊市,才是真正的投资者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