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间,重庆晚报《慢新闻》栏目刊发了一则有趣的新闻——《小区业主发文“再遇大狗扑娃,直接打死” 养狗者怼回:怕狗该去住别墅》。看起来,又是一个反映养狗矛盾的火爆故事。不过,把新闻从头到尾看完,会发现这是一个化解养狗人士与“护孩族”之间矛盾的极好案例。
矛盾是这样出现的——7月17日晚上,重庆某小区内各个电梯旁出现了一则“温馨”提示。其中提到:“今晚过后,再遇到有大狗扑我娃儿的,遇到直接打死……”里面还特意强调了是“没套绳的大狗”,因为扑孩子事件已发生过两次,所以再次警告。落款项,还留下了户主和他的电话。
“直接打死”这样激烈的提法,自然反映出户主情绪的激动,但养狗人士们显然不是吓大的。一天后,小区某“铲屎官”发出了一篇长文,对前面的“温馨提示”进行了全盘反驳。主要是这四个观点::一是针对当初开发商承诺在小区规划出的遛狗用地,请物业重视;二是对小李的言论做出回应,建议怕狗人士主动避开狗绕行,因为狗的主观能动性比较低,若受不了有狗环境,可考虑去住独栋别墅;三是希望大家不要传播“大狗攻击性强”的言论;四是提醒部分养狗业主文明养狗。
其中,“建议怕狗人士主动避开狗绕行”,“若受不了有狗环境,可考虑去住独栋别墅”这两句的表述很具有挑衅性。有业主跟记者表示很生气,“养狗的还理直气壮了,说人见到狗绕行。”而且,建议怕狗人士主动避开狗绕行,道理上也完全说不通,这逻辑类似于“我弱我有理”、“我控制不住自己所以你们都得躲着我”,是一种霸王逻辑了。跟那位因妻子怀孕就要求小区住户不准养狗的,有一拼。
所以,这篇铲屎官的告示也被人回怼了——有人在告示上做了批示,称“请自觉买别墅给你家狗住”,最后并说,明人不说暗话,请铲屎官留下联系方式。
有意思的是,看起来争吵即将愈演愈烈的时候,矛盾却意外地逐渐化解了。《慢新闻》记者发现,“在贴告示事件后,这两天小区遛狗的业主,似乎有意识套了狗绳子”、“遛狗的居民大都给狗狗系了绳子。偶有没系绳子的小狗狗,也都是紧跟主人身边。”
有一位业主表示,此次骂战让养狗业主在微信群达成了共识——“不管狗狗大小,遛狗都要戴牵引绳;不管狗狗大小便,都要及时清理。”而原本是坚定护孩族、拒绝孩子跟狗接触的刘先生,也因为孩子喜爱狗,而对养狗行为持开放态度,不过前提还是孩子一定要跟狗熟悉。
故事的结局表明,这类在新闻中看起来矛盾很激烈,网友评论也情绪严重对立的事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并不是没有可能化解。关键在于要有有效的沟通,“贴告示大战”虽然看上去小题大做,但也未必不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而且,物业调解,小区微信群交流,都构成了解决问题的有利因素。
很多社会共识,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取得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往往通过沟通就能各退一步,大家都能接受,甚至在一起共同研究出技术性的解决方案,让大家都共赢。这次小区“互怼”取得这样的结果,是一个好社会应有的样子。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