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终于看了标记了好久的电影《我的塞林格之年》,除了文艺腔调和复古氛围感,影片最令我着迷的是它的感性气质,对高敏感人群的内心捕捉,非常细腻、准确。

电影是关于一个文学女孩初入出版界的个人成长史,女主每一个看书的场景,都太吸引人了。

初入职场的女性、一个人漂在大城市的女孩、以及至今还未放弃内心那个文学梦的年轻人,看这部电影应该会很有感触。

电影的画面、色调、氛围、穿搭、都是复古又清新的感觉,非常的美,难怪有人说这是文学版的《穿普拉达的女魔头》。

迷茫的时候很适合看的一部电影,如果暂时对未来没有答案,那就先读书吧。读书、锻炼、早睡、早起,学英语,永远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故事发生在90年代,纽约女主乔安娜有个作家梦,在研究生毕业后终于去了一家文学社当助理,她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帮作家回复大量书迷的邮件。

看着一封封五花八门又人间真实的人生拷问,她不想用格式化的内容去回应那些等待答案的人,于是开始冲动地带着自己的感情回复邮件。

乔安娜是典型的高敏感人,温柔细腻,爱幻想,共情能力强,为他人着想。

一个粉丝在信中对塞林格倾诉,“我只有在情绪化的时候,才会想到霍尔顿,我有时会很情绪化”,乔安娜读后的第一反应是“这个男孩太真诚了”,她不能用冰冷的模板回绝他。

乔安娜的回复既幽默又感人,她的回复不仅让书迷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也让她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文学风格。

慢慢的乔安娜不仅学会了如何与读者沟通,也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她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助手,而是成为了一个有着自己思想和风格的作家。

善解人意的同时,高敏感人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委屈自己,面临选择时通常不够坚决,优柔寡断。

乔安娜与男友唐从一开始就分歧不断,当她给唐看那个粉丝的信件时,唐的反馈是“他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每一次的分歧都令她内心不适,但她都选择了委曲求全。

原以为来文学社工作可以激发写作灵感,但是,老板玛格丽特虽认可她,却反对她写作,坚称“作家是最差劲的助手”,这让她很苦恼,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纠结不定。

影片最后,乔安娜接纳了自己的“多愁善感”,开始跟随内心的节拍,主动离开了不合适的男友,并向老板提出了辞职。

“You need to be okay with saying no when you’re invited to a party. ”对于讨好型人格来说,学会拒绝人是自我保护的重要课题。

电影有几个镜头很触动我,因为女主像极了每个你我,怎么才能在面对每天超时的工作和烦心事之时,还有心力去维系心底的梦想呢。

想起北岛的诗歌《波兰来客》:“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即使梦想破碎,即使最后会后悔,也还是去做自己吧。因为,你是以喜欢的方式度过了你的人生。

希望到了白发苍苍的某一天,你也能对别人轻轻说,我做到了,我的一生,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很喜欢著名导演李安说的一句话,“电影不是把大家带到黑暗里,而是把大家带过黑暗,在黑暗里检验一遍,再回到阳光底下,你会明白该如何面对生活。”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