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有一座娲皇宫,相传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地。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而距其约百里,在武安市冶陶镇马鞍山上有一座“小娲皇宫”,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却鲜为人知……
6月17日中午2点,记者来到武安市西南太行山深处的冶陶镇岭底村,此时小雨刚歇,天气凉爽,满山翠绿。村外一高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主峰两头高,中间低呈古时马鞍状,故名马鞍山。马鞍山上有一座马鞍宫(又称:圣母行宫、奶奶庙),因建筑风格和涉县娲皇宫相似,是吊庙结构,所以附近百姓平时都叫它“小娲皇宫”。村民们表示“小娲皇宫”有几百年历史了,具体由来不清楚,但听老人讲,原来去涉县娲皇宫上香,当地有的老人会说“回娘家”,或许这里面有一些故事。
因位置偏僻,又山路崎岖,岭底村和旁边的七水岭村百姓只是在每年的三月初八上山焚香祈福,平时也很少去。老乡用手一指,顺小路一直走就到了。于是记者甩开脚步循羊肠小道上山,由于草木遮蔽,几次险无路可走,特别是沿途没有任何标识,如大海捞针。艰难攀爬约一个小时,感觉快要接近山顶了,忽见一两尺宽小路,旁边树木上挂有红布条,小跑几步,茂林后峭壁上突然呈现出一座三层高古色古香的小楼,终见“小娲皇宫”真容。
庙宇依山势悬崖而建,吊庙结构,纯木质建筑,面宽3间(约10米),进深2间(约6米),高约5米,歇山式,殿门为石券拱。两侧有垂带式踏步,可达二层,里面架起木梯,登临三层,举目远眺,景色怡人。
“小娲皇宫”及院落共占地二三百平米,院内有石碑10通,据碑文记载,该庙始建于明代。其中一碑高2.9米,碑额有“碑记”二字,碑文记述了建圣母行宫的经过,年款为“大清雍正二年四月初一日”。另一石碑高2.8米,碑额为“皇清”二字,题为“圣母楼重修碑文述”,年款为“道光五年五月二十五日立”。年代最近的一通石碑为中华民国十五年秋月仲浣(公元1926年)立,碑文“重修马鞍山圣母楼序”显示,此处供奉的是“娲皇天仙”,乾隆、雍正、道光、咸丰年间计修四次。其余石碑因年代久远模糊不清。
在主殿对面二十多米的半山壁上还有一石洞,洞口宽一米多,深约八、九米的样子,村民叫其青龙洞,里面漆黑一片,据说在炎热的夏天仍阴森寒冷……
“小娲皇宫”到底建于什么年代?和涉县娲皇宫是否有关联?6月18日,武安市文物保管所贾所长表示,根据初步考证,该庙宇始建于明代,近年维修,现为武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关于马鞍山“小娲皇宫”的传说和历史记载很少,因此很难说清其和涉县娲皇宫的关系。另外,由于“小娲皇宫”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又无其他有价值的文物发掘,开发旅游不太现实,如今只能是个别驴友和文物爱好者寻踪探幽的神秘之地。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