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特雷勒《Man on White, Woman on Red /Man with Black Dog》(局部),双面碳素蛋彩画,1939-1942年
域外艺术看似高深莫测,实则没有任何门槛。“域外”指的是主流艺术圈以外的边缘地带。该流派与民间艺术、原生艺术有区别吗?有哪些知名艺术家?时尚芭莎艺术为你一一揭晓。
▲「 无师自通的天才?」
域外艺术一词源自法语“原生艺术(Art Brut)”,指由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创作的作品。1945年,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在无意间接触到精神病人的创作后大受触动,并提出了“原生艺术”这个概念。
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
他收集了近五千件由精神病人、通灵者、囚犯、民间自学者等边缘人士创作的作品,并将它们捐赠给了瑞士洛桑市(Lausanne),后者将作品收藏在了域外艺术美术馆(Collection de l’art brut)中。
域外艺术美术馆的内景
1972年,英国艺术批评家罗杰·卡迪纳尔(Roger Cardinal)将“Art Brut”翻译成了英文“Outsider Art(域外艺术)”,并引入到英美艺术界中。从此,这一流派开始变得广为人知。
与民间艺术(Folk Art)中多少存在的师傅带徒弟式的训练相比,域外艺术更强调自学成才。艺术家们对主流艺术、潮流趋势一无所知,他们的创作具有强烈的自发性。
让·杜布菲在检查艺术品
在今年1月17日纽约佳士得举办的域外艺术拍卖会上,美国非裔雕塑家威廉·埃德蒙森(William Edmondson)、美国水彩画家亨利·达戈 (Henry Darger)和美国画家比尔·特雷勒(Bill Traylor)的作品成交额屡创佳绩。这三人的作品是如何走进主流艺术界的呢?
▲「 铁路工人&雕塑家」
雕塑家威廉·埃德蒙森出生于1874年,父母都是解放后的黑奴。他没受过教育,当过铁路工人和医院看门人,经济大萧条期间被迫失业后宣称在神启之下开始雕刻。
威廉·埃德蒙森在自家庭院里
威廉·埃德蒙森的雕塑作品
埃德蒙森从墓碑入手,一点点地发展到雕刻宗教人物、社会名流和动物。在机缘巧合之下,美国版《时尚芭莎》的摄影师Louise Dahl-Wolfe前去拜访他,并拍摄了他的作品。正是这些照片让埃德蒙森于1937年成为了首位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个展的非裔艺术家。
2016年,其作品《拳击者》以78.5万美元的价格创下了佳士得域外艺术竞拍成交价最高纪录,奠定了其在美国艺术界不可撼动的地位。
威廉·埃德蒙森《拳击者》,石灰石雕塑,约1936年
威廉·埃德蒙森《Lady with Cape》,石灰石雕塑,45.7cm,1935-1940年
▲「 看门人&水彩画家」
压迫、反抗是美国水彩画家亨利·达戈的作品《不真实的国度》(In the Realms of the Unreal)中的母题。在该国度里,七位薇薇安女孩(Vivian Girls)被邪恶的成人捆绑、奴役、虐杀,最后不得不奋起而战。
亨利·达戈的水彩画
亨利·达戈的水彩画
书中有大量残酷暴力的画面,女孩们时而出现性别混乱的情况,有人猜测这与他不幸的童年有关。达戈自幼丧失父母,在收容院中长大,期间饱受高强度劳动和严厉体罚的折磨。16岁时他成功出逃,找到了一份医院看门人的工作糊口,这段经历成了他余生创作的素材。
艺术家亨利·达戈
亨利·达戈《Spangled Blengins. Boy King Islands. One is a young Tuskerhorian the other a human headed Dortherean》,水彩画,35.6×43.2cm,1910-1970年
达戈在构图、水彩上极具天赋,仅靠描摹或拼贴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杂志与儿童读物中的人物形象,就创造出了这个恢弘庞大的异想帝国。直到81岁去世后,这些宝贵的作品才被他的艺术家房东发现并公布于世。
亨利·达戈《148 At Jennie Richee During fury of storm are unsuccessfully attached [sic] by Glandelinians / 149 At Jennie Richee narrowly escape capture but Blengins come to rescue》(局部),双面水彩,1910-1970年
▲「 黑奴&抽象画家」
与埃德蒙森一样,比尔·特雷勒的父母也是黑奴。他的大部分时光都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种植园里度过。一直到1939年,85岁高龄的他才拿起了画笔。
创作中的比尔·特雷勒
比尔·特雷勒《Man on White, Woman on Red /Man with Black Dog》(局部),双面碳素蛋彩画,1939-1942年
特雷勒的作品凝聚了他对奴隶生活的回忆以及城市街头的见闻。其画作简单抽象但意义丰富,描绘了1865年奴隶制废除后在夹缝中生存的非裔美国人的形象。
比尔·特雷勒《Man with a Plow》,纸本绘画,1939-1942年
比尔·特雷勒《Woman Pointing at Man with Cane》,碳素蛋彩画,1939-1942年
当时的非裔美国人虽然重获自由,却活在“私刑”泛滥带来的恐惧之中,不敢去识字或表达自我,更别说用画画来回忆极具政治意味的奴隶生活。因此,特雷勒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画作背后,其实暗藏了非裔美国人在艰难处境中的自我疗愈与生存。
比尔·特雷勒《Green Construction with Two Men and a Dog》,卡纸蜡笔画,1939-1942年
比尔·特雷勒《Untitled(Dog Fight with Writing)》,1939-1940年
可见,许多域外艺术家都是生活窘迫、默默无闻的底层民众,他们似乎永远与艺术搭不上边,可就是这个离艺术最远的群体,创造了最纯粹、最打动人心的艺术。也许正是这种无知无畏的状态,让他们可以不受干扰地遵循内心去创作,并最终打破常规、开辟出自己的艺术天地。
精彩回顾:
编辑、文方淑君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