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派》上,文涛捧他,他点一下头。
文涛“骂”他,他也点一下头。
早年,他也会试图证明自己。
1999年,他拍了一部叫做《龙在江湖》的电影,金像奖零提名,颇有些愤愤不平。
但与此同时,另一部叫做《笨小孩》的苦难家庭的悲剧,在金马奖上却提名了最佳编剧,两相比较,于是在自传里颇见他有几分得意。
但半年后我的游戏之作《笨小孩》,却在金马奖上得到“最佳剧本”提名,还拿了一个最佳女配角奖。这令我更相信我父亲对我说的“奖是命,不要强求”。
早年,他选择了不少“曲线救国”的方式。
他是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与《天水围的夜与雾》两部作品的制片人。
也曾历经波折,在香港电影的低谷,促成了《无间道》的开拍。
早年,他甚至会制造一套理论合理化自己。
在香港,除了刘镇伟,王晶可能是提王家卫提得最多的导演,直到去年的《导演请指教》还在提。
总是说两人惺惺相惜,观众既需要艺术也需要商业之类。
《精装难兄难弟》甚至是一部以“王家卫”为主角的电影,结尾安排了这么一场戏,“王晶”对“王家卫”说,“我要拍你那种电影。”
“王家卫”苦笑:别拍我那些了,拍你的《赌神》、《追女仔》吧,你不低俗怎么能我的格调高呢?总之你就多放点时间坐厕所,多坐马桶,这样你就能发现屎尿屁的威力,以后JHONWOO也会被你打垮的……
在自己编写的故事里,假别人之口肯定自己的行为,除了王晶,Sir很难想出第二个。
但,这是早年,是电影还被影评人们介绍并决定价值的时代,是金像奖和金马奖还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时代,是人们还尊重着电影的时代。
当数字时代来临,当权威逐渐被消解,当人们对于电影的评判只看最终的收益,电影开始变了,王晶也开始变了。
换句话说,他不再有精神负担,更接近他们所说的“通透”了。
04
王晶的变,在于他放弃了“挣扎”。
7年前,《佳访》,主持人李佳佳问他:
“票房高,电影就好?”
回答,算得上坦诚——
“你可以不说(它)是一部好的电影。但既然观众买账,它就有存在的价值。”
镜头一转,7年后,《圆桌派》上。
一样的问题,他怎么答?
“90%都是好电影。”
7年前,聊喜剧。
“南北都能通”
“做喜剧,实在,人性都是一个样。”
7年后,《圆桌派》。
“怎么都不会比别人(大陆导演)好。没办法。”
如果说原先的王晶尚有一些艺术上心向往之的挣扎,现在则是彻底放弃了挣扎,破罐子破摔了。
于是,他想捧出一个新晶女郎“兔兔(邱意浓 饰)”。
方法,太单薄,靠露肉镜头。
靠最硬尬夸。
说网友审美不行,有眼不识“媚到骨子里”的秋意浓。
嗯,《倚天屠龙记》里扮演周芷若,是这般的媚——
差别在哪?
今天的晶女郎,靠P图,靠精修。
唯独不能在镜头前面懂,一动就暴露。
当年呢,邱淑贞一挥裙摆。
露的不只大腿,是一个女性的魅力。
是角色放置于剧情中的魅力。
现在的王晶,已经不在乎剧情了。
他的熟人,斑狸,曾经发过一篇文,说王晶“病了”。
王晶是我认识20多年的老友。2015年,王晶打电话给我说,“我病了,很严重。”
“具体,你看完《澳门风云2》就知道了。这不可能是我拍的。”
王晶在电话里的声音非常苦恼:“然而,制片监制员所有人都证实这是我拍的。我真的一点记忆也没有了,我拍的时候明明非常好笑。”
Sir倒是觉得,一个人能够那么轻易地忘掉他几个月来一直做的事情,唯有一个原因:不在乎了。
因为不在乎,所以更加无所顾忌。
2019年,他拍了《新河东狮吼》,2020年,他拍了《孙悟空大战盘丝洞》,2021年,他拍了《极品芝麻官》,2022年,他又拍了《倚天屠龙记》。
那么几个题材,被他不停地、翻来覆去地炒啊炒,糊了,焦了,最终连渣滓都不剩了。
你说他不尊重观众?
抱歉,他的两部《倚天屠龙记》,早早便有人估算过,光是腾讯视频两部加起来过亿的播放,王晶就至少赚了3.6个亿。
比春节档的《狙击手》什么的,是不是赚太多了?
单以盈利方法论,就是你们所说的“通透”吗?
05
通透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活得明白、自在,对这个世界有着清醒理智的心态。
很多人理解通透,会陷入一个误区。
误以为所谓通透,就是清楚自己要什么,就这么直接去做。
而很多人说的通透,往往最后都通到了同一个地方——
钱眼上。
好像越爱赚钱,越把赚钱急赤白脸地表现出来,就越通透。
比如Sir两年前写的文章下,一个为“通透”辩护的留言就非常有代表性:
钱,谁都需要。
爱钱,也无可厚非。
但是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把这样的人当成最高指引,觉得他们做什么都合理?
这里面缺乏的,便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你如何取得你想要的东西?
你在取得的时候,又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不谈这两个前提,只谈通透,不过是极致的利己主义者在为自己找到辩词时的舒坦得意。
说回王晶,其实他连遵循自己的内心这一点都没想明白。
黄圣依曾经说过一句话——
“王导说话做事就是这么有原则,说话就是说话,做事就是做事,说话和做事,一点关系没有。”
她指的,王晶先前说她长得不美,没有朱茵十分之一美。
却还在电影宣传时,将黄圣依放C位。
说一套,做一套,行为和语言极其分裂。
他批评其他人。
认为贾樟柯技法不行。
认为拍《百万美元宝贝》的伊斯特伍德,老了之后的作品,“没一部能看”。
认为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比前两部好……
根据?
王导摇头晃脑地说:节奏,节奏不对。
他只是试图在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掩饰自己的无知。
无论是对影评人的看法还是对商业艺术之分的看法,都只能说明一点,王晶,远远未到“明白”这一程度。
那些观点和理论(如果能称之为理论的话),不过是在为自己的粗制滥造开脱。
那么,什么人才称得上通透?
张曼玉算一个,荣誉加身也能急流勇退,只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什么功名利禄,不在乎。
窦唯也算一个,风光不风光,与音乐本身没有丝毫的关系,如果我只关心音乐,那么只做音乐就好。
拿钱就走的王晶算?拿钱就走的其他明星算?
Sir觉得,那其实是不负责任。
对艺术的不负责任,对观众的不负责任,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当一个人眼里只有金钱,当一个人的所谓“通透”影响到了其他人。
他要做的其实应该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加强自己的认知。
而不是那一句鸡汤话:随着自己的内心走下去。
很可能,你走的方向会是万丈深渊。
很可能,你走的道路会是偏执迷狂。
通透?
不如说,你放弃了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
▲
▲
▲
▲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