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2年7月8日上午,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发表演讲时遇刺,一名前自卫队队员躲在听众席中,对着安倍的胸口和脖子连开两枪。安倍在被紧急送医院救治后,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激进派_激进派_激进派

安倍晋三中枪现场图

此时,据7月10 日参议会改选仅有两天,安倍在这个节骨眼上被刺杀,不免让人多想。而作为唯一在和平年代遇刺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之死,则又让人看到了明治以来日本政治百多年来阴魂不散的暗杀阴影。

明治以来,日本在任或现任首相暗杀事件间连不断,包括安倍晋三在内,共有7位首相被暗杀而死,1位被刺受伤侥幸活了下来,他是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战后,日本政治更以更迭速度快、在任时间短的特点,而被学者称之为“脆弱的日本首相”,美国《纽约时报》也曾形容为“旋转木马”,已有7死1伤。

日本首任首相伊藤博文:开刺杀之先河

伊藤博文(1841.10.16-1909.10.26),明治元老,是参加了倒幕运动的维新志士。在“维新三杰”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去世后,伊藤博文便成了日本政界资历最老、威权最盛的政治家。公元1885年(明治十八年),伊藤博文废除太政官制,开创内阁制,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他还是第5任、第7任、第10任首相。

激进派_激进派_激进派

伊藤博文(左一)与家人

在任期间,伊藤博文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戏剧的是,伊藤博文之死,也是甲午战争埋下的导火索。甲午战争中,日本侵占了朝鲜,将朝鲜变为日本的“保护国”。1906年3月,结束第四次任期的伊藤博文以“朝鲜统监”的身份统管朝鲜外交,指挥在朝鲜的日本官吏活动,俨然朝鲜“太上皇”,所谓“大韩帝国”已名存实亡。

其时,日本国内吞并朝鲜的舆论更是闹得满城风雨,也获得其他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但伊藤博文却是日本急速吞并朝鲜最大的反对者,因为他从日本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 认为保留朝鲜名义上的独立性,既有利于维持其作为与清朝(中国)的缓冲带,同时也有利于营造日本良好的国际形象。

激进派_激进派_激进派

伊藤博文遇刺图

但这并不妨碍朝鲜人民将伊藤博文树为国家公敌。1909年10月26日9时,为解决日俄争端,伊藤博文到哈尔滨与俄国财政大臣谈判。专列抵达哈尔滨火车站,化装成日本人的朝鲜义士安重根从欢迎人群中冲出来,举起手枪向伊藤博文等人连开七枪,伊藤博文身中三枪开花子弹,且子弹有毒。十几分钟后,68岁的伊藤博文死于哈尔滨。据说伊藤博文临死前曾追问行凶者,得知是朝鲜人,他两眼一睁,说了一句“この野郎(konoyaro)”,随即陷入昏迷,再也没能醒过来。

伊藤死后,日本激进派少了最大的阻力,在伊藤博文死后第二年,《日韩合并条约》生效,朝鲜李氏王朝灭亡,朝鲜半岛从此彻底沦为日本殖民地。从伊藤博文开始,刺杀仿佛一直与日本首相如影随形,仿佛是个挥之不去的魔咒。尤其随着日本军部力量的不断膨胀,军国主义熏陶下的激进右翼分子似乎确认,刺杀是一种最常见、也最好用的手段。

日本首个被刺杀的现任首相原敬:血祭的序幕

原敬,号一山,是日本第19任首相,也是第一个被刺杀的在任的日本首相。平民出身的原敬,第一次打破了传统贵族对首相职位的垄断。1921年11月4日晚7时许,原敬为了出席在京都召开的所在政党政友会的全体大会,在东京车站乘车,于检票口被中冈艮一暗杀,不治身亡。暗杀者自述,动机是对原敬处理政界一连串贪污事件的措施不满,但也有人猜测,原敬被刺背后存在着某些残酷的政治斗争。

激进派_激进派_激进派

日本第一位“平民首相”原敬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军方和民间存在着快速武力扩张的主张,原敬的政治理念却和蠢蠢欲动的军国主义思想格格不入,他认为和英美武力对抗没有胜算,转而力图在华盛顿体系内谋求与英美“妥协”的外交路线,这条路线后来发展成著名的“币原主义”,用经济外交代替武力争夺。

但这种相对温和的主张,严重阻碍了渴望战争的军国主义者。以皇太子(后来的昭和天皇)订婚问题、皇太子出国访问问题为靶,原敬被打上“不敬皇室”的烙印,后来才有了在东京发往神户的夜行列车上,这一出暗杀剧目。

可以说,原敬的被刺,真正为党派斗争中,这段日本首相“血祭史”拉开了序幕。

原敬身后,原敬内阁成员得到了保留,由前任内阁的藏相高桥是清接任第20任首相,继续推进之前内阁的施政方针。高桥是清是日本很有名的财政家,但因后来主张削减军费开支,触犯了日本青壮年军官等的利益,遭耿耿于怀,为1936年二二六兵变中遇刺,埋下了导火索。

日本首相的黑暗六年:四位首相死于非命

这之后1930年代的短短六年,可堪日本首相的黑暗时代,先后四位现任或退任首相死于刺杀。

首当其冲的是滨口雄幸,日本第27任首相,号称“雄狮首相”,其性格刚直不阿,作风雷厉风行,他在任期间,日本国内爆发了被称为“昭和恐慌”的经济大萧条,国外遭美英压制缔结了伦敦海军裁军条约,规定海军主力战舰的比率为:英、美同为五,日本为三。

激进派_激进派_激进派

滨口雄幸遭遇刺杀所在火车站

对日本海军力量的限制,受到日本国内反对派的猛烈攻击,1930年11月14日,滨口雄幸准备到冈山参观陆军演习路过东京站,一名右翼分子在距离他3米的地方向他开枪,子弹打穿了滨口雄幸的小肠,滨口雄幸迅速被送到东大医院动手术并成为日本国内第一个采用输血治疗的人。4月4日,因缠绵病榻,滨口雄幸不得不辞去首相职务,9个月后,也就是1931年8月26日,滨口雄幸死于这颗子弹引起的并发症。

滨口雄幸之后,是在官邸遇刺身亡的犬养毅。以解决中国九一八事变问题为契机上台的第29任首相犬养毅,设想表面上承认中国对东北地区的形式领有权,但日本要在经济上实质性地支配东三省。他和中国革命关系极深,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很大程度上就是有赖于他的资金支持。

犬养毅还认为日本青年军官风气不好,动不动就刺杀,因此给陆军大佬上原勇作写信,指出应该改变一下当时军队中的风气。又上奏天皇,提出将30人左右的问题军官免职。犬养毅要求整顿日本军队,希望日本军方元老约束部队,结果这一举动又被日本军部认为指手画脚,“企图干涉军队”。关于他提出的日本侵占东三省会使日本在国际外交上陷入孤立的主张,更被少壮军人视为“天皇左右的奸贼”,被民众痛骂为“非国民”(意义相当于“日奸”)。

激进派_激进派_激进派

首相犬养毅被暗杀的报道

1932年5月15日下午5时半左右,十余名海军青年将校和陆军士官见习生强行冲入官邸,乱枪射杀了犬养毅。以“忧国忧民,灭除奸贼”为名,此十余名凶手得到了超过100万份的民众请愿书(包括1000份以上的血书)的支持,最终,仅仅获得了轻飘飘的几年“监禁”作为惩罚。

这几乎无疑是对“暗杀行为”的一种包庇,甚至是鼓励。于是1936年,日本军部暴走,蓄谋已久的二二六兵变开始了。这是一场针对“阻碍军国主义”首相们的疯狂的针对性刺杀行动。在任首相时曾主张遵守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日本海军规模,不刺激英美等列强的斋藤实,和主张限制军费的高桥是清,这两人,列入了军国主义分子的必杀目标。

激进派_激进派_激进派

日本二·二六兵变

“二·二六事件”之所被镇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人们试图动摇裕仁的皇位根基。但是在此之后,军部彻底掌控了内阁,日本彻底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不久后便疯狂地发动了全面侵华和太平洋战争。

战后仍有首相被刺

二战结束后,军部已不复存在,但日本右翼分子却阴魂不散,刺杀首相也没有就此从日本政坛消失。战后第一位被刺的首相就是岸信介,即安倍晋三的外公。岸信介实是日本二战时期的甲级战犯,曾任伪满洲国实业部次长,在中国东北血迹斑斑。其人性格放荡,喜怒无常,且刚愎自用,被人称为“昭和妖怪”。

战后,岸信介成为甲级战犯关进东京巢鸭监狱,但是在东条英机被处死当日,岸信介却被释放。坊间有疑岸信介提供了大量东条英机的罪证换取自己的无罪。

岸信介在担任首相期间,极力讨好美国人,甚至不顾国内众多人的反对,签订了“日美安全协定”,这也是他下台的缘由。

激进派_激进派_激进派

岸信介遇刺受伤现场图

但下台并不意味着事情结束,引发了右翼分子不满的岸信介果然招致了报复。1960年7月14日,岸信介在参加自民党新任总裁池田勇人招待会,被右翼团体“大化会”成员荒牧退助刺伤,行凶者的理由是:“由于在竞选总裁问题上对岸信介抱有反感才刺他的”。

刺杀传统如蛆附骨的历史缘由

安倍晋三是日本历史上第8位被刺杀的首相,经奈良市警视厅查明,枪击嫌疑人名叫山上徹也,41岁,目前无业,在2005年曾经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服役,其立场暴露无遗。

在战争年代,暴力为尚,人为草芥,用“刺杀”除去政敌,是幕末刺杀风气的余绪,其动机可见,何况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屡屡刺杀犯禁,又给这不可告人的目的提供了最好的掩护,甚而有些凶手不仅活了下来,还能成为“爱国英雄”继续在日本民间活动。

但在21世纪和平年代,刺杀沉疴仍无法剔除,人们便不禁要反思日本其民族和文化的归因。更有学者指出,“封闭的岛国地理环境和多山多丘陵而少平原以至对外交流不畅的客观状况,与武士道紧密相连的日本民族性格中的狭隘性,也是促成谋杀恐怖活动迭起的重要因素”在日本的武士道文化中,存在有“菊与刀”的双重性,即信佛而嗜杀、礼貌而野蛮,寄托着底层民众想要改变社会不公的愿望,非常民粹。

激进派_激进派_激进派

日本武士

很多人通常认为日本人下级听命上级,很有服从性,这只是一方面,实际上日本文化中存在的“下克上”传统很是极端,当日本的基层对高层不满的时候,往往不抗议也不请命,而是“下克上”,即直接推翻对方,尤其对于武士,要实现寄托,只能诉诸武力,疯狂的刺杀倒像是家常便饭了。

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刺杀现象可谓从明治维新的胎中带来的纠缠不休的先天疾病,其中既有文化的动因,政治的传统,想要彻底改变,怕是难上加难。

而安倍之死,最大的受益者是岸田文雄无疑,面对通货膨胀严重的国内经济,暗流汹涌的国会党争,还有美国布林肯的施压,这次刺杀事件背后有多少推手,已不必说。安倍之死,将加剧东亚地缘政治格局演化的不确定性,甚至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