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兴寿镇有个西新城村,位于京密引水渠南岸。西新城村有一座东燕州城的古城遗址。说起这座城,还真有些历史。
西新城村
秦汉时期,昌平一带属军都县,其县治在马池口镇土城村。到了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军都县县治搬到了军都村(现在的西新城村)。之后,又在这里设置了燕州。因为之前北魏曾在昌平旧县村建立过一座“燕州”城,新建的这个燕州就被称为东燕州。最初东燕州并无城址,而是借军都县治之地。
到了隋代,东北契丹人的一个分支因为战败于朝鲜半岛的高丽,便归顺了隋朝,由东北迁到了华北。后来,他们又效忠于唐朝。唐朝统治者为了安抚少数民族,便将东燕州城赐给了他们。因他们属于骑射民族,还在城东门外,为他们划出一块狩猎场地,名为上苑和下苑。范围就是从现在的兴寿镇上苑村和下苑村往北一直到山根。
东燕州城文保碑
唐建中三年(782元年)幽州节度使朱滔反唐,起兵攻京师,灭了燕州,城内建筑被烧,百姓逃离,燕州城荒废。
到了辽代,辽统治者接手东燕州城故地。据当地百姓相传,辽国皇族在城南建了一座家庙,就是现在的双泉寺。又利用燕州的城池设施,把原燕州城当做了养马场,为皇家圈养大批战马。现在,城内有一古建筑遗址,为一高台,上面长着一棵柏树,当地人称之为辽国萧太后梳妆台。台内含有砖石,离双泉寺很近。据此,学者认为这座高台是坍塌的塔基,与萧太后关系不大。但因塔身已经看不到了,它究竟建于何年,为何而建,已经很难考证了。
萧太后梳妆台寺塔遗址
萧太后梳妆台
萧太后梳妆台
双泉寺也是西新城的一处古迹,它紧邻东燕州城城墙南侧。寺左右两侧各有一口水井,因过去井水也可称为泉水,故名双泉寺。至今,这两口水井仍在,还在上边建造了井亭。目前,双泉寺的建造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辽代,其二是金章宗元年(1190年)。
双泉寺
双泉寺
双泉寺文保碑
双泉寺文保碑
毁城以后,少数民族全部从这里迁走,从此“东燕州城”不复存在。只有少数汉人在城南居住下来,新的居住地就叫成“新城”。到了清朝,因北山下来的河水改道,把村子一分为二,形成了“西新城”和“东新城”两个村子,直到现在。
曾经的东燕州城城墙是实土夯筑而成,高2丈5尺左右,宽1丈多,城墙顶可以并排行走两辆马车。现在的城墙经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已经坍塌了很多,南城墙和东城墙的部分墙顶已经变成了农田和果园,只保留下来部分城墙遗迹。
古城遗址
有兴趣的可以去西新城村看看东燕州城遗址和双泉寺,从兴寿乘坐856路或者郊80路到西新城村下车,往南过桥走不了多远就能看到。而且,你还可以顺便看看东新城村的真武庙,这两个村子离着很近。不过西新城的双泉寺是开放的,而东新城的真武庙一般是不开门的。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