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体制改革至今,法官的日子是怎么过的?真实情况如何?耳听为虚,眼见为实。3月1日,记者来到三亚市城郊法院立案庭与司鑫茹法官及她的同事共同度过了繁忙的一天。
司鑫茹法官入职城郊法院已有六年,先后在审管办、民一庭、研究室、旅游庭到现在的立案庭等多个部门和岗位工作过。和城郊法院的众多法官一样,司鑫茹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白加黑的工作中度过的。别看她是一名年轻法官,可经她办理的案件都倾注了她真诚和热情,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司鑫茹法官接待“支付令”当事人龙某的女儿及朋友,并回答她们的咨询。
9点30分
司鑫茹法官结束了与我们的交流,走出远程会议室,去迎接应约前来咨询和说明情况的当事人。我们跟随她一起来到她的办公室,一间不到五平方米的小屋,仅有一张办公桌,一个小书柜,桌边花瓶里一束微开的鲜花既为办公室增添了几分色彩,也表露着司鑫茹法官的细腻柔软。
这边当记者还在观察司鑫茹法官的办公室时,那边司鑫茹法官已经与当事人热切交流起来。
原来这是一起对支付令提出异议的案件。日前,陈某来到城郊法院立案庭,称其于2016年12月,借款209400元给龙某用于家里装修,并出具借据。借款到期后,龙某仅偿还部分款项,仍有176400元未支付。陈某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经法院审查后,认为陈某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特发出支付令,要求龙某应当在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给付陈某176400元。龙某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并提交书面异议申请。司鑫茹法官初步审查了龙某的异议申请后,预约其今天到法院做询问笔录,主要审查龙某提出异议的理由。
可龙某本人因住院未能亲自到来,前来法院的是她女儿及朋友。龙某的女儿对母亲的欠款并不十分清楚,她表示今天就是想过来向法官咨询一下支付令的相关情况。司鑫茹法官向当事人龙某的女儿和朋友耐心详细地说明了法律的规定和当事人的权利及义务,认真解答了当事人的疑问。最终当事人弄清楚了各项问题,满意地离开了法院立案庭。
司鑫茹法官与申请“强制执行”当事人庄某一起沟通案情。
10点15分
送走了“支付令”案件的当事人,司鑫茹法官来到立案庭导诉台询问她今天行程表上的另一位当事人是否到来。瞅着时间空档,她简单向我们介绍了案情:庄某自2016年7月份开始在某公司从事保洁员领班一职,约定月工资为2800元。自2016年10月开始,该公司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2017年3月28日,该公司尚欠庄某工资10288元。此后,该公司仅支付部分款项,截至起诉之日,仍有8288元未支付。庄某来立案时,立案庭干警告知可以进行诉前调解。接到案件后,多次与该公司进行沟通,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该公司于2018年2月10日前一次性向庄某支付劳动报酬8288元。但此后该公司仅分几次给予部分款项,截至3月1日,仍有4900元未支付。所以庄某来法院是申请强制执行的。
话音刚落,司鑫茹法官就看见当事人庄某带着材料来到立案庭,她赶紧上前,接过庄某的材料,连办公室都没来得及回,便在立案大厅审核起来。
因为之前司鑫茹法官已多次与庄某电话沟通,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她也一一告知,经审核庄某的材料齐全,司鑫茹法官立刻去准备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相关材料。我们和庄某聊了一会。五十岁出头的庄某,穿着一身运动服,满脸的倦容。她告诉记者,她爱人得了癌症,需要治疗,每天都要花钱,而她工作的那家公司却迟迟不愿意支付她的工资,她还等着拿钱给爱人看病用。聊天过程中,庄某说的最多的便是“这是我的劳动所得”“是司鑫茹法官帮了我的大忙”。
司鑫茹法官在审查和录入“诉前保全”资料。
11点
受理了庄某的强制执行材料之后,转身司鑫茹法官又去接待在办公室等候她的惠海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作为委托代理人的律师向司鑫茹法官提交了诉前保全的相关材料,司鑫茹法官当场对材料进行了仔细地审查,在认为材料齐全且没有问题后,司鑫茹法官当场给代理律师做了笔录。
刚送走前面的律师,司鑫茹法官还没来得及喝口水休息一下,立案庭的书记员就将一叠刚收到的立案材料交给了她。看着记者疑惑的眼神,司鑫茹法官告诉记者:为减少当事人诉累,有效化解办案压力,我们城郊法院大力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案庭可对权利义务关系简单,标的额不大的案件进行诉前调解。而现阶段她主要负责此项工作。她要做的便是,照着起诉书上当事人的联系方式挨个打电话询问当事人是否接受诉前调解,对于愿意接受调解的当事人进行电话调解。
据了解,司鑫茹法官平均每天至少拨打30多个电话。可喜的是,她今天拨打出去的第一个电话就有了好消息,电话那头的当事人表示此前通过司法官的电话调解,两人之间的欠款已经还清,他要撤回案件。就这样一件欠款纠纷在诉前就被司鑫茹法官化解了。第一个电话的成功让司鑫茹法官多了几分自信,她又信心满满地接着拨打其他当事人的电话。看着她忙碌又认真的样子,我们没再上前打扰她。
随着中午12点的钟声响起
司鑫茹法官上午满满当当的行程圆满结束,午饭过后是宝贵的午休时间,但司鑫茹法官匆匆吃完午饭后就立刻返回办公室,利用午休的时间撰写判决书,查看卷宗,同时也要准备下午离婚案件调解的相关材料。
休息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刚回过神就到了下午的上班时间,洗把脸冲杯咖啡,司鑫茹又开启了斗志满满的工作模式。
15时30分
两位离婚当事人如约而至,在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后,我们未能近距离地进行采访,只好在门外等消息。一直到下午五时,司鑫茹法官办公室的门才重新被打开。当司鑫茹法官出来时,她告诉记者双方当事人已经达成调解协议,案子算是了结了。案子调解了本应高兴才对,但司鑫茹却没有那种成功的喜悦,原来两位当事人最终打成了离婚的协议,她在为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感到惋惜。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她迅速地做好调解书,并当场交付给两位当事人。
这一天的采访体验就这样匆匆落下了帷幕。
看着夜幕下依然灯火闪烁的城郊法院,记者脑海里浮现出司鑫茹法官今天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喜欢法律这份工作,多苦多累都觉得是快乐和满足的”“我们尽可能的提前打电话沟通好,这样当事人来法院一次就能办成事,不用再来回跑”。这样深沉的感悟,这样朴实的话语后面是司鑫茹法官对她职业的深深热爱和司法为民的切实践行。
这样的法官在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数不胜数,司鑫茹仅是他们的一个缩影,他们勤勤恳恳,胸怀群众,肩扛天平,他们不断学习,不断精进,凭着对司法事业的执着热爱和对人民群众的一腔热情,在前进的道路上矢志不渝,砥砺前行!(法制时报记者 李业滨)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