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县纪委还我们以清白,我们背负的思想包袱终于能放下了,以后工作起来会更有底气。”听到安徽省泗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举报情况澄清说明后,县公安局两位被错告的民警备受鼓舞。
去年年初,泗县纪委监委接到信访人任某实名举报,反映其在几年前,因造成他人轻伤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并予以起诉。其妻张某拿出15000元钱,委托自己的哥哥张某某到公安机关“打点”。几天后,张某某回复妹妹说,其将10000元钱送给了县公安局民警张某杰,5000元钱送给案件具体承办人孙某,二人均答应会给予“照顾”。
但任某最终还是被依法判刑入狱,感觉自己的钱打了水漂,他耿耿于怀,出狱后多次到各级机关上访反映此事,要求处理两名民警,但因查无实据,均被销案。任某自此到处告状,频频上访。
情况反映到泗县纪委监委后,经领导批准,县纪委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室成立核查组对此情况进行初步核实。核查人员初步分析案情,认为任某这样长期坚持上访,其中可能确有隐情。核查组调阅了公安机关和法院关于任某故意伤害案的全部案卷资料,并向之前负责查办此案的同志调取了相关当事人的谈话材料和调查结论。
在详细了解案件的始末和细致分析谈话内容之后,核查组发现一个重大疑点——任某的妻舅张某某在之前的调查笔录中从未提到15000元钱的事,矢口否认曾帮助任某送钱“打点”。
“那么,这15000元钱到底去了哪里?”核查人员心里浮起疑问。
经过分析研判,核查人员认为张某某的谈话内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任某15000元钱最终去向的突破口。
核查人员立即找到张某某了解情况。张某某仍然坚持之前的说法,坚称自己没有拿任某的钱。
核查人员突然发问:“你敢和你妹妹对质吗?”
“我……我敢……我又没拿钱,有什么不敢的……”张某某强作镇定地回答,但腔调气势和开始时相比明显减弱许多,脸色红白不定。
看到这种情况,核查人员又补充说:“如果对质以后证明你确实拿了钱,那你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并且你和你妹妹的亲情也会受到影响,你可要考虑清楚。”
张某某听到这话,沉默了。虽然时值隆冬,他额头上却沁出细细的汗珠。核查人员看到他的心理防线已经松动,赶紧趁热打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亲情、道义、法律等不同层面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张某某长叹一声,终于开口说出了实情——
“当初我妹夫被拘留的时候,妹妹确实给了我15000元钱让我去‘打点’关系。我也确实找到民警张某杰,表示要送钱给他,但被他严词拒绝。我本想把这钱还给妹妹的,不承想我家属被诊断出患有重病,住院治疗急需用钱,我就私下把这笔钱用于给家属治病了。我妹夫入狱后,我就起了贪念,对他谎称已把钱送给两名民警了,他对此深信不疑,所以这几年反复上访……”
事情真相调查清楚后,核查组安排张某某和任某见面,说明实情并认错道歉。任某在核查人员的一再劝说下,心情终于平复下来,向核查人员表示诚挚感谢,并对受到困扰的民警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时表示不再追究张某某有关责任。
纪检监察机关为干部澄清正名,不仅仅是出具一个“举报不实,建议销案”的调查结论那么简单。必须不放过任何疑点,使事情真相水落石出,才能真正消除疑义、弘扬正气。(本报通讯员 刘站 李义杰)
往
期
回
顾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