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家很贫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和父母亲一家三口挤住在大约8平方米的小屋里。家中没有钱,靠养一、两只母鸡下蛋换盐当作下饭的菜;囤里没有粮,靠挖野菜、擼树叶和着稀饭充饥;衣服也很少,不论单衣、棉衣,全是补丁摞补丁,穿了一年又一年;袜子露着脚后跟,鞋头露着脚趾;小屋四面透风,屋内常常露雨……在这种情况下,我家依靠勤俭节约维持着艰难的日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知识的增多,我渐渐懂得了人生只有靠丰富的知识和努力拼博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了精神支柱,尽管贫穷,但我始终牢记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古训,发愤学习,勤奋上进,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象熠熠生辉的瑰宝代代相传。
这全得益于母亲的教诲。在我们村,母亲勤劳能干人人皆知,母亲的勤俭持家在全村也是出了名的。她经常对我说,一个人不要比吃比穿着,要学会节俭,学会做事,报效国家。从母亲那里,我懂得了“一人省一口,十人省一斗”的道理,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开始懂得了一个人不能铺张浪费,节约要从自己做起的道理。那时,和我一样大的女孩,一到春节,她们向父母要大红花載,要新衣服穿,而我总是美滋滋地穿着母亲给我翻拆的裉了颜色的棉衣棉裤,在大年初一凌晨,踏着阵阵清脆的鞭炮声,满足地和父母亲一家一家的去给我村的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叔叔婶婶拜年。拜过年回到家,天还未亮,我就用才认得的汉字,给母亲读《红岩》、《红嫂》,我读得津津乐道,母亲听得津津有味。以后,在年复一年的人生道路上,我时时按照勤俭节约的要求约束自己。在学校,我的作业本总是用过正面用反面,铅笔头总是用的捏不住时才扔掉;学校里的水龙头流水,我总是走上前拧紧。节约已成了一种习惯,它已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心中。
常言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婚后生一女孩,女儿也天生爱美,两、三岁大时,就知道往衣袋里放钱,硬缠着我给她买花衬衫花裙子。这时的我,生活已不再是捉襟见肘,钱袋子也已经是鼓鼓的了,给女儿买花衬衫花裙子的钱绝对没有问题。于是,便到商场去挑选,只见各种各样的童装或悬挂在货架上,或平放在摊位上,那漂亮的料面儿、精致的做工、鲜艳的色彩令人目不暇接,购买欲蓦然间涌上心头。但是,转念又想,女儿并非没有好衣服穿,对小孩子的要求不能有求必应,虽然现在已不再是囊中羞涩,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失。从此,我便象母亲教育我一样的教育女儿。女儿挺乖巧,她很快就知道了怎么做。一次,我在水管处洗衣服,盆子里的水还不太脏,没等我吩咐,女儿就拿了她的鞋对我说:妈,这水还干净,泼掉浪费。她边说边用小手往盆里放鞋。见状,抑制不住的喜悦象一泓泉水在我心头汨汨地流淌。
其实,我的高兴不是因女儿知道爱水惜水可以省钱而引起,那时,我们住的是乡政府家属院,用水是不需要付钱的,我之所以高兴,是因为女儿学会了节俭。我常和人说起,水和电都是一种资源,尤其是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北京地下水位的下降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尤其爱水,珍惜水。每到一处,只要见到水管在流,只要听到水管的流水声响,我每每都是快步向前,迅速伸手关紧阀门。在我们家,用水的节俭程度已发挥到了极致。比如用洗衣机洗衣服,我们用的是全自动洗衣机,本来,只要插上电源,接好水线,放上洗衣粉等取衣服就行了,但是为了省水,我把用水分为二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把第一遍的脏水放掉,把第二遍和第三遍的干净水存入浴池等洗衣服用;第二个环节是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拖楼板,这样,我做到了一水多用。节约用水,虽然麻烦,但一想到能够节约水资源,便仍然感到由衷的高兴。
然而好景不长,我家的浴池漏水需要更新,为換新池,我顶着烈日,冒着酷署,在我所居住的县城逐门店寻觅,真可谓踏破了铁鞋但终无觅处,问及原因,说现在都是淋浴,浴池已没有用。我愕然,带着一身疲倦回到家中,坐在沙发上不由自主地算起帐来:按我的二步用水法(加上洗澡淋浴),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至少能节约两吨水,全县127万人口就能节约72.2万吨水,全国13亿人口就能节约7.8亿吨水。有水用时觉得它太无足轻重了,但在无水区,在干旱的省份,水是比金子还要珍贵的。想想今年西南五省干旱的裂缝深及膝盖的状况,想想一个小学生一人只能轮流喝一口矿泉水的场景,这水无疑就是救命水呀!试问厂家,你们生产淋浴时为什么不生产相应的配套设施,让水这一农业、经济的命脉轻易而举白白地流逝掉?
找不到浴池,我感到非常的失落,为了省水,我忽然灵机一动,让我搞建筑的侄子帮助垒一个浴池,侄子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现在都是淋浴,谁还使用浴池,等我给你整一个淋浴算了。我婉言相拒,让从未做过水泥工的丈夫找了一点儿沙和水泥,放上一点儿水和成粥状,把浴池的漏水处全部覆盖住,尽管不太美观,但其作用不减,至此,我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前天,女儿放署假回家,她刚放下行李箱,就迫不及待地从箱子里拿出一个较大的塑料袋,袋子里整齐地码放着红、绿、蓝、白色的大、小塑料袋,这是她在学校购买食品和生活用品的袋子,用过后存起来,等带回家中做垃圾袋用,她说这样可以少买或者不买垃圾袋,同时还可以减少塑料污染。听了女儿的介绍,我兴奋之极,因为,在我们家,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已经象接力棒一代传给了又一代。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