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产业是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的资本,如果弱势的不能生存、优势的又被卖掉,中国经济的前途在哪?强国梦靠什么实现?!”
这是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徐工机械差点落入国外财团之手时发出的质问。
徐工集团创立近八十年,如今以162.52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位列世界第三的工程机械厂商,却曾经差点落入国外财团手中。
1957年,徐工开始进入工程机械行业,随着塔式起重机、蒸汽压路机、汽车起重机、全液压起重机等众多自主品牌的诞生,徐工集团逐步确立了在国内机械工程行业的领先地位。
不过到新世纪初,徐工就身陷财务危机,大部分产品线处于亏损状态,面临高额债务压力的同时,投入研发新型产品和技术的资金也极度紧缺。
由于负担太重,徐工计划实行债转股,找投资者进行改制,实际就是计划卖身。2003年,徐州市政府正式启动徐工整体改制工作,向海内外发布项目推介,出售徐工机械的股权。
徐工出售股权的消息传出后,陆续有投资机构来到徐州考察,洽谈收购事宜。“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先后来了30多家机构。”徐工集团副总经理王岩松曾回忆道。
这30家中,有凯雷、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资基金,有卡特彼勒这种同行业的世界巨头,也有中国的行业巨头三一重工。同时被全球多家巨头看中,也侧面证明了徐工当时的强劲实力。
最终在2005年10月,徐工集团与美国凯雷资本签署协议。也就是说,只要国家批准,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公司控制权就将被美国财团拿下。
千钧一发之际,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突然在博客向这起收购案发难,连续发表博客披露徐工集团收购内幕,并爆出凯雷竞争对手摩根大通的报价为31.98亿元人民币,高于凯雷3.75亿美元的报价。同时,向文波还喊话称,三一重工愿意以高出凯雷30%的价格收购徐工。
向文波的博客将这场收购案推至风口浪尖,最终引发国内关于这场收购案是否危及国家安全的大讨论。
在距离向文波发文一个月后,中国商务部在北京组织了听证会,将徐工集团、徐州市政府以及对收购不满的三一集团高层召集到北京进行质询。而凯雷集团创始人以及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为了成功拿下徐工,也在当时到达北京就收购一事进行沟通。
图注:徐工研制的步履型挖掘机还活在拱卫中国边境的战场,可以爬上4米高的垂直峭壁,负责中印边界的基建建设
此后,徐工和凯雷几度重新签订协议提高收购价格,但最终仍因在协议期内未获商务部批准流产。到2008年7月,徐工集团和凯雷投资发布联合声明,终止合作。
中国最终成功保住了徐工机械的所有权,才有了如今世界第三的工程机械巨头。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