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独揽大权
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初李肃挑拨吕布时说的一句话,叫“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句话也是当时很流行的一句名言,满宠也是用这句话打动了徐晃,并且跟徐晃说,如果此次错过了机会,之后想找一个这样好的领导可不见得有啊。徐晃眉头紧锁,一拍大腿,得了,就这么办吧,跟满宠说愿听您的安排。满宠努努嘴,说,杀了杨奉韩暹,带着人头去见曹操,这么好的见面礼,您不得着?徐晃犹豫都没犹豫,直接回绝了,说弑主的事不地道,我绝不做这样的事。
您看,这人品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徐晃跟吕布遇到是同样的问题,但是选择得却是不同的解决方法。其实他们俩做的事是一样的,都是背叛,只要是背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不对的。但是吕布杀丁原的叛变,会让世人对吕布产生很多质疑,这个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义”是相违背的,不义之人在我们的观念里,是不值得信任的。所以吕布在三番五次的违背道义的情况下,引得世人对他都不太满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有了吕布这种不仁不义的背叛,我们再来看徐晃的背叛,好像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感觉罪名就没有那么重。同样是背叛,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人的格局也就看出来了。徐晃是后来曹操手下特别重要的武将,保得曹家两代人征战南北,功勋卓著,以后我们还会提到这个人,人物形象也会继续分析下去。那都是后话,在这里,徐晃的做法使得满宠直树大拇哥,说您果真义气过人啊。于是徐晃就领着十几个人跟着满宠来投靠曹操了。这一系列变故就有人报告给了杨奉,可把杨奉气坏了。带着几千来人就来追赶徐晃,还喊呢,徐晃反贼休走。追着追着一看不对,一声炮响,山上山下,火把齐明,曹操亲自带着军马上前,把杨奉当包子馅了,说,我在这等候多时,决不能让他跑了。这时候韩暹带着部队也来了,这一堆人就混在一起乱打,杨奉趁乱跑了,曹操也不亏,借势猛攻,好多士兵都投降了。杨奉韩暹一看这下完了,走吧,于是就去投靠袁术了。这俩人,一错再错,首先他们在本该站队的时候没有站好队,想着自己能够成一队;自己这队没站成,让人家灭了,那你倒是赶紧修正你的路线啊,也没有,又站到了一个错误的队伍当中。不过这一点不能怪他们,因为我们是站在后人评价的角度上来看待杨奉韩暹的行为,我们在知道结果的时候评价他们的选择是不公平的。处在他们当时的条件下,如果不依附曹操,投靠袁术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他们忽略的事情是要发展的,袁术那点人生格局,注定了他必将失败,只是这哥俩被现实逼的顾不了那么多了。
曹操回到营中,满宠带着徐晃来见曹操,曹操乐得合不拢嘴。这下子李傕郭汜打掉了,杨奉韩暹赶跑了,曹操真正意义上将大权紧握在了自己手中,朝廷上下的大事都是先禀告曹操,然后才跟皇帝说呢。曹操把身边跟他出生入死的人该封官的封官,该封将的封将,一切安排妥当后,开始琢磨了。他想来想去,刘备这口恶气不出,心里就不痛快,所以每当消停下来的时候,他都能想到要整一整刘备。于是召集大家,开会,商讨怎么办,他说刘备现在屯兵徐州,自领州事,又让吕布留在小沛,这俩人要是有一天搞点什么事出来,这后果很严重啊,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啊。许褚先说了,说我愿意借精兵五万,斩刘备、吕布的头来献给您。曹操都懒得理他,荀彧心直口快,说,将军啊,勇则勇矣,不知道用谋略啊。其实说的挺直白,挺伤人的。这也就是文官武将历来不和的重要原因,考虑问题角度不一样。许褚的意思就是通过武力征服,能不能征服呢?没准可以,但是打一次仗的伤亡和花费的资金浪费的资源是多少,武将从来不考虑。这一点,领导是不会喜欢的,领导喜欢既不费资源又能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这种方案武将出不了,只能文官来,所以领导最后会选择文官的方案,他们动动嘴皮子就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这是多读书的结果。但是所有的脏活累活,都得武将干,那可是搭着自己的命在干活啊,到最后仗打完了,一论功,跟那帮臭文人平起平坐,武将们不平衡了。所以文官武将永远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没有办法调和。荀彧说啊,说我有一个“二虎竞食”的计策,什么叫“二虎竞食”呢,我们下回接着说。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害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取得联系)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