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百花盛开、燕子归来,绚烂的场景让人陶醉;秀美的山川、奇幻的春景,也都令人流连忘返。翠绿的草木、璀璨的鲜花,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精美的图画。人们徜徉其中,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欣赏着遥山叠翠、远水清澈,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
不过诗人们总是那样多愁善感,正所谓花无百日红,无论多么美丽的花朵,都经不住风雨的摧残,也熬不过时间的流逝。当才子们看见红衰翠减之时,顿时就会涌起一丝愁情,笔端的文字也满溢着悲戚之意。下面分享杜甫晚年创作的三首七绝,笔法细腻,曲尽其妙,堪为唐诗中的佳作。
楸花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安史之乱后,杜甫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巴蜀大地。经过了一段动荡不安的日子,诗人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住进了新落成的草堂,也暂时结束了流离失所的艰苦生活,这两首诗就创作于这一期间,展现出诗人晚年的文学造诣。
诗人当时经常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散步,周围的溪水清澈、群山巍峨。由于很久没有体验过安稳闲适的生活,诗人看见花草虫鱼都觉得非常亲切,于是赋诗抒怀。
第一首诗的大意是说:钓矶旁的一棵棵楸树临水而生,树枝上的鲜花璀璨绽放,芬芳四溢。那些花蕊刚刚绽放,应该不会随风而飞。可是诗人又担心酒醒后,伤心地看见那些花瓣因为遭受寒雨而零落。所以他希望不如在自己醉酒未醒时,这些花儿就被风吹走,反而会眼不见心不烦。
诗人喜欢大自然的生机无限,也怜爱初绽的花儿鲜艳夺目。但是杜甫心中又充满了惜花之情,他不愿亲眼目睹那些娇艳的花瓣被风雨摧残。“斩新”,即崭新,表达出诗人一见花开,就马上担忧花落。
他又由花落联想到自己即将逐渐衰老,于是便想到衰老和死亡既然无法避免,不如置之度外。全诗笔法细腻,出语委婉,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鸬鹚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鸬鹚是一种食鱼的游禽,它善于潜水,嘴巴呈现锥状,经常栖息于水畔和沼泽之中。渔夫将其驯化之后,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捕鱼作业。诗人有一次在水边散步,看见一群鸬鹚,于是便驻足观察。这首诗采用移情手法,非常生动有趣。
第二首诗的大意是说:草堂外栖息着一群鸬鹚,它们飞走后很久都没有归来。诗人忽然在沙岸边又发现了其踪迹,他不敢相信,竟然怀疑自己看错了。诗人非常喜欢鸬鹚,并且希望它们可以通晓人意,一天之内飞来一百次。
这首诗语言通俗,情感真挚,诗人将鸬鹚当成朋友,并期待对方也能理解自己的心意。诗人仿佛一个孩子,一日不见鸬鹚就开始思念。鸬鹚有一段时间去而不来,诗人便非常着急,一定还会担心它们的安全。而当它们忽然出现在眼前时,诗人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映出诗人激动和惊喜的心情。
诗人好像离不开这些鸬鹚,就像儿童与陌生人熟悉之后,无话不谈,便慢慢地培养了深厚的感情,于是就觉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须来”二字,看似无理,却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诗人带点矫情地命令这些鸟儿,不要多少天都不来看望我,不然我会感到非常孤独。
春笋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春回大地、万物萌生,草长莺飞、柳芽嫩黄,竹林里的春笋也纷纷破土而出。杜甫有一次在山坡上看见那些鲜嫩的笋芽,感觉非常欣喜,于是便发挥想象,谱写了一首发人深省的诗篇。
诗人告诉大家:竹林里长出了很多春笋,此时一定要将柴门关闭,并且不准行人在此来往。人们必须保护好第一批竹笋,让它们顺利长成新竹。即使客人来了也不迎接,不管对方在心里如何责备自己。
作者欣喜春笋满林,并用“无数”二字,传达出对大自然充满生机的喜悦之情。他小心地呵护它们,希望其尽早成为新竹,诗人的脑海中甚至开始浮现出万竿新竹的美好画面。
可是他又知道路人很可能会上山挖笋,让这些嫩芽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所以诗人便希望大家合力阻止行人上山。诗人还谢绝客人来访,即使因此而得罪了亲朋好友,也在所不惜。
全文曲尽其妙,虽然无一字提及诗人对春笋的爱护,可是字里行间却满溢一份炽热的情感,堪为唐诗中的佳作。读者被杜甫护笋的决心深深地感染,更赞赏诗圣博大的襟怀!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