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度陶瓷_峰_峰烟尽处

4月22日

笼罩清远近一周的

持续强降雨有所减弱

当日11时

北江干流全线洪水均已出峰回落

记者从清远市三防指挥部了解到,截至4月23日9时,据灾情系统统计,全市受灾169821人,紧急避险转移人口64798人,其中紧急转移安置15214人。

峰度陶瓷_峰烟尽处_峰

4月21日下午,广东消防江门支队、清远支队和英红镇应急救援队联合对英红镇坑口咀街受困群众进行疏散转移。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王小卡 摄

源自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以来,清远全市累计平均降雨量为529毫米,比常年同期(152毫米)偏多2.5倍,打破同期历史记录,且已打破清远有气象记录以来的4月雨量历史记录(2019年459毫米)。在极端天气的影响下,广东水文清远分局发布河道信息显示,截至4月23日9时,11个河道站水位超警,1个水库站水位超汛限。

供电方面,截至4月23日6时,累计受影响停电台区7364个,未恢复829个,累计受影响停电用户458147户,未恢复49928户;无重要用户受影响。城乡内涝方面,全市共有内涝点617个,其中336个已消除内涝。

继续落实具体管控措施方面,截至4月23日上午9时,全市A级旅游景区45家已全部关停;全市已复工的31家矿山均已停工;全市在建施工项目已停工513宗。

此外,截至4月22日17时,清远市公安机关共接报处置涉强降雨受灾警情294起,其中道路淹水无法通行23起,城市或村庄内涝被困警情153起,涉塌方警情31起,未造成人员伤亡。

峰烟尽处_峰度陶瓷_峰

4月21日,清城区飞来峡镇旧岭村,救援人员转移村民。旧岭村于4月20日至21日中午1点,已转移被洪水围困村民66名。清远日报记者 陈平生 摄

4月20日至22日,全市全力迎战

北江第2号洪水的48小时内

有一群逆风而行的人

坚守在暴雨中、河堤上、舟艇内、安置点里

他们是“橄榄绿”“烈焰橙”

“藏青蓝”“天使白”……

一群人,守护一座人,感动一座城

01

转移

“想要能安全一分,就要做好撤离转移一分”

4月21日,按照上级部门工作部署

清远严阵以待,提前做好

潖江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各项工作

4月21日晚8时,位于潖江蓄滞洪区内的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金星村委会灯火通明。村党总支书记马汉常与专职网格员马健舒等人挨个敲门入户,通知堤围内的村民做好撤离前的准备工作。

峰_峰度陶瓷_峰烟尽处

4月21日晚上9点50分,清城区源潭镇金星村,工作人员提醒村民撤离。记者 陈平生 摄

在村民温国池家,马汉常等人告知撤离准备的通知,并帮助村民将一楼家中的家具向二楼转移。村民林焕平家位于堤坝外围,是金星村委会重点转移的6个村小组之一。“想要能安全一分,就要做好撤离转移一分。”林焕平介绍,2022年,她们家也撤离过一次,这次村干部通知后,立马支持撤离的决定,做到应转尽转。

02保障

“小时候水浸睡牛棚,现在住临时安置点”

“我们家所在地属于地质灾害隐患点,19日中午就被接到这里了。”在清城区飞来峡镇横石社区的豪兴民宿内,石秀珍正介绍自己提前转移并抵达安置点的情况。豪兴民宿负责人谢先生介绍,目前,民宿所有房间皆已安置来自升平、湖洞、龙埗等5个村委会的转移人员,大多是老人、儿童等。

峰度陶瓷_峰_峰烟尽处

4月22日上午,清城区飞来峡镇,已安全转移的群众正在某民宿安置点吃午饭。清远日报记者 刘淑芳 摄

“小时候水浸上山睡牛棚,现在住在临时安置点,吃得好睡得也好。”4月22日中午,在佛冈县龙山镇普美小学临时安置点,朱爱葵正领着9岁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收拾床铺。朱阿姨一家四口在临时安置点的第一顿饭菜是黄瓜炒瘦肉,次日的早餐是泡面和八宝粥。

在普美小学临时安置点,民安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告诉记者,转移群众多为老人和小孩,有13名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病,医务人员会定期为患者就诊。佛冈县人民医院的护工林阿姨告诉记者,她们会为身体不便的老人洗澡、清洁,领着走路不便的老人上卫生间。

03

防汛

“技防能更高效地开展防汛备汛工作”

在清城区飞来峡镇江口社区,位于上下渡街和江口大街的交汇处,一道长达200米的组合式防洪闸树立在两街中间,分隔着两条街道。据悉,墙外上下渡街的低洼处水深已超1米,墙内江口大街并没有明显积水,成功阻挡洪水蔓延。

“防洪闸的安装比起以往堆沙包的方式更快捷,更省人力。21日上午,仅用4个小时就完成了防洪闸的安装。”飞来峡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可拆卸式防洪闸为铝合金材质,可以快速构筑“钢铁屏障”防洪抗洪。同时,防洪闸具有灵活铺设、安装简易快速和储存搬运便利等运用特性。

4月21日以来,清新区降雨落区以中北部乡镇为主。作为北部山区镇,清新区浸潭镇结合“智慧乡镇”综合治理平台的实时数据,通过平台5个高位视频观察低洼水浸的地段,AI识别预警降雨量、河道水位、水域指标分析、时间变化等情况,实现实时监控汛期情况、提前预警,强化防范措施,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提升监测预警、避险转移等能力,构筑防汛备汛的“数字屏障”,为全镇科学防汛备汛工作、指挥调度提供重要信息支撑。

“技防能更加高效地开展防汛备汛工作。”据浸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硬核”设备的融入能密切加强对天气、雨情、水情的监控和研判,指导下一步防汛工作,切实筑牢防汛的“安全堤”。

04

恢复

“洪水退到哪里,淤泥清到哪里”

“昨天晚上开始逐渐退水,因为退水时清洗家里的墙不会留下水迹,室内淤泥也能更方便清洗,所以我们全家一起干了个通宵把家里清洗干净”。22日,英德大湾镇洪水退去后,街道两旁,房屋内外,随处可见被洪水冲走的生活垃圾,堆积起的厚厚淤泥让人寸步难行。78岁的陈月颜,在经过一个通宵清洗室内后,并没有停下来,而是抓住停雨之际,在自家路边晾晒家具。

“3年浸了2次,我都被洪水浸出了经验”,邓继光在陈月颜家附近租了个商铺生产不锈钢产品,因为停水的缘故,22日下午,邓继光也学着陈月颜的办法,利用三轮车把一桶桶沉淀着泥沙的水运回来冲洗商铺地面。

“我们会继续调动全镇力量和机械设备畅通道路,清理淤泥。洪水退到哪里,淤泥清到哪里,尽快帮助当地群众渡过难关。”大湾镇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大湾镇将紧抓灾后清淤和复工复产工作,按照“水退、人进、电通”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抢修进度,尽早恢复供电,加快恢复群众生产生活秩序。

这场硬仗,还在继续

感谢所有城市守护者

统筹:樊乾

采写:樊乾 叶慧勤 林良田 钟履双 何帆 刘洋 通讯员 陈奕 毛艺奇 何文钦 吴凌志 钟履喜 成淑娴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