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前几天再次到访济南南部山区的九顶塔,在塔的旁边有一堆石构件,当中一只覆盆柱础引起了我的注意
【九顶塔覆盆柱础】
【九顶塔覆盆柱础】
【济南九顶塔】
这只柱础方底、圆形覆盆之上特意雕刻出八角形,显然是适配八角柱的,同一堆石构件中还有多段八角残柱
【旁边的八角残柱】
【旁边的八角残柱】
柱础的时代特征可能是唐甚至北朝,不免有些小小的激动
这些石构件显然原本是散落在九顶塔周边的,九顶塔自身的时代特征在唐至北朝,现在周围的其他建筑已不存,现有的房屋建筑都是明清以后的,仅存少量石构件有早期特征
【九顶塔旁边现存的建筑和碑刻】
要搞清楚柱础的时代,先要搞清楚九顶塔的时代,九顶塔并未发现与创建时代相关的碑刻题记,只能从形制结构入手
九顶塔结构十分特殊,八角单层,各面均为弧形,出叠色檐,顶部九座小塔,中间一座较高外每角各有一座小塔
【九顶塔】
【八个面都是弧形】
顶部的九座小塔可视为塔刹,九顶塔是一座多刹宝塔
云冈石窟中的北魏浮雕佛塔有多座采用多刹,能看到三个塔刹
【云冈石窟多刹宝塔】
【云冈石窟多刹宝塔】
云冈的几座塔是方形的,考虑到雕刻只是平面,其原型很可能是中心主刹四角各有小刹,也就是方形塔实际上是有五个刹的,九顶塔是八角的,九个刹很合理
山东青州龙兴寺造像的背屏顶端时常会出现一座塔,也有三刹的单层宝塔,图中这铺大型背屏造像断代为东魏
【青州龙兴寺东魏背屏造像上的多刹小塔】
【多刹小塔大图】
九顶塔的八个面均为内弧,十分少见,山西安泽郎寨砖塔也采用弧形面,有相似之处,但郎寨砖塔也没有创建题记,结合塔上的唐代修缮石铭及形制,不会晚于唐代早期
【山西安泽郎寨砖塔】
内弧工艺在建筑构件上的应用多出现于很早的时代,如南朝石柱
【南京萧景墓石刻】
龙门石窟古阳洞北魏杨大眼龛的柱子及上面小龛的柱子也采用内弧石柱
【古阳洞杨大眼龛】
【杨大眼龛内弧柱子细部】
【杨大眼龛上方小龛细部】
山西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是我推断的唐代建筑,身上有许多古老的信息,前檐柱采用的也是八角内弧石柱
【布村玉皇庙前殿前檐石柱(修缮前)】
综合起来看九顶塔的创建年代应在北朝至唐早期的可能性较大
九顶塔周边还有不少唐代建设的信息
同一堆石构件中有一只覆莲柱础,有唐代特征
【九顶塔旁唐代风格覆莲柱础】
九顶塔旁边还有两尊残缺的唐代风格天王石像,其中一尊未雕刻完
【九顶塔未完工的唐代天王像】
【九顶塔残缺的唐代天王像】
九顶塔后面的山上有三处唐代风格的摩崖造像,其中一龛有唐天宝十一年(752年)功德题记
【九顶塔后山天宝十一年摩崖造像】
覆盆柱础在早期建筑中的应用历史也很久远
河北邯郸南响堂石窟的第一窟开凿于北齐,正面龛下应用的就是覆盆柱础
【邯郸南响堂第一窟】
【南响堂第一窟覆盆柱础】
陕西麟游九成宫37号建筑遗址采用同类覆盆柱础,近年挖掘的4号建筑遗址也采用覆盆柱础,九成宫建筑的时代是在隋至唐前期
【九成宫37号建筑遗址柱础(翻拍自景区图版)】
【九成宫4号建筑柱础(新闻图片)】
根据早期考古报告,西安大明宫也出土有同类覆盆柱础,有素面也有雕花,大明宫建筑的时代是在唐朝前期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的覆盆柱础】
【大明宫遗址出土雕花覆盆柱础】
八角柱的出现也很早,现存八座唐代建筑中莫高窟196窟檐和山西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采用了八角柱
【莫高窟196窟檐八角柱】
龙门石窟的北魏雕刻建筑中就已经有了八角柱,河北邯郸北响堂北齐石窟中也有八角柱
【北响堂第六窟北齐八角柱】
【北响堂第八窟北齐八角柱】
综合以上信息,九顶塔覆盆柱础的时代应在北朝至唐前期,与九顶塔是同时代的建筑,这一阶段覆盆柱础常见,但明确适配八角柱的柱础极其罕见,非常珍贵
翻看旧照片,我在2008年夏天第一次到访九顶塔时这只柱础就已经在院子里了,但当时并未引起注意,直到十几年后再访,看来时常走一走故地还是有收获的
【2008年九顶塔覆盆柱础】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