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古代文学史,习惯把秦汉作为一个单元来叙述。其实,秦朝马上得天下,接着马上治天下,几无文治,并且经过焚书坑儒,使先秦文化损失殆尽。所以说“秦世不文”,并非夸张。至于李斯的篆书艺术,或成硕果仅存。
刘邦其实也是马上得天下。当然灭秦非他一人之功,项羽在击溃秦朝军事主力上举足轻重,只是在四年的楚汉相争中败给了刘邦。关键在于刘邦知人善任,尚能兼听纳言,命陆贾著书论说秦亡即是一例。
陆贾是早年追随刘邦的一位思想家,奉命著书,是其所长。《新语》十二篇,提出了他的以儒家思想为主,兼及黄老的治国理念,并总结了秦朝之亡,全在暴政。其中《无为》论道:“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奸佞愈盛),兵马益设而敌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太暴),刑罚太极(太过)故也。”读之如读先秦诸子。接受历史的教训,只能以民为贵,轻徭薄赋。文景之治,正是实施仁义和无为而治的收获。
《新语》,标志着汉朝恢复文化的开始,此著本身就是一部优秀的议论散文集。文帝时,为求能治《尚书》者,派晁错前往拜见懂《尚书》的老者伏生,得录文章二十八篇,即流传至今的《今文尚书》。汉朝君臣恢复先秦文化可谓不遗余力。另有“能诵诗书”的贾谊,也被文帝重用,征为博士。贾谊多有著作,有西汉末期刘向为之整理的散文结集《新书》十卷,其中的《过秦论》,是有名的政论文章。
景帝即位后,升迁晁错为御史大夫,足见一如其父,很重视对有真才实学的文人的重用。晁错的《削藩策》,是一篇极具眼光的政论文字,就诸王割据一方,他写道:“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文简而逻辑性强,读来富有节奏感,做到了文美而意深。汉景帝不仅继承了汉文帝的无为而治,对其他学派也不排斥,专门设立了诗博士、春秋博士,为下一阶段的文化发展铺了路。
四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迎来了汉武帝时代。《礼记·祭法》有言:“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治,去民之灾,比皆有功烈于民者也。”武帝的文治武功,二者兼之,汉朝因之走向繁荣,边防趋于安定,的确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某种契机。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