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磕头少说话_但多磕头少说话耳_磕头的时候说话

561.对于明白人,一切都是不言而喻;对于不明白人,却可能不可理喻。理解是一道难题。《批评的循环》中有一种说法:理解总是一种对话的形式,它是个其中发生交流的语言事件。解释学理解是进一步意义的语言现象,这进一步的意义是:文化传统(文学、政治、司法,凡此种种)其本身的存在便主要是以“语言”的形式,常又是以书面本文的形式而存在的。(D•C•霍埃著,1987年版,辽宁人民出版社)

562.1877年,郭嵩焘论古今变局与应对之方:“盖自南宋以来,士大夫以议论争胜,中外之势相持,辄穷于所以知自处,无论曲直、强弱、胜负、存亡,但一不主战,则天下共罪之。七八百年,尽士大夫之心相率趋于愚妄,而莫知其所以然,则亦南宋诸儒议论繁多之过也。西洋之局,非复金、元之旧矣,而相与祖述南宋诸儒之议论以劫持朝廷,流极败坏,至于今日而犹不悟,鄙心实独憾之,不惜犯一时之大忌,侃侃焉谋举国计边防之大要正告之天下,外以服强邻之心,内以尊朝廷而安百姓,而举国无知者,乃至被京师一时之诟毁,此心无所控诉。”(《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郭嵩焘卷》,熊月之编,2014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63.所谓谋士,不是指会耍点小聪明的人,而是指为上司出谋划策、能谋善断,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的谋略家。《中国历代谋士传》提到谋士的四个共同特点。一是功利性,或称之为实用性。他们设谋都是以利害为出发点,目标是夺取胜利。为了实现这种目标,他们对天、地、人及各种事物的考察都带有功利化的色彩。二是竞争性。谋士最活跃的时期就是竞争最激烈的时期。为了进取,为了克敌制胜,谋士的谋略就闪烁起耀眼的光彩。三是灵活性,或称之为随机性。对于谋士来说,任何理论和经验都只具有相对的、有限的意义。他们更主要的是依靠对形势的了解和直觉,在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献计献策,以出奇制胜。四是保密性。谋士们都是密谋策划,泄密就意味着失败。(晁中辰主编,2016年版,辽宁人民出版社)

564.《高士传》有记载:“河上丈人者,不知何国人也。明老子之术,自匿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故世号曰河上丈人。当战国之末,诸侯交争,驰说之士成以权势相倾,唯丈人隐身修道,老而不亏。传业于安期生,为道家之宗焉。”河上丈人所著的《老子章句》对信奉道家思想的汉文帝确实起过作用,而且这个作用并没有停留在平面的文字理论上,它真切地造就了中华帝国的一个伟大时代——文景之治。河上公所注《老子》在《四库全书》中有,但编纂《四库全书》的学者们坦言这书不太像是西汉人的手笔,很可能是后人伪托之作,因为这书名气大,收进来也算是聊胜于无。(皇甫谧著,2014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565.在《三国演义》里,鲁肃完全被描写述成一个忠厚而又平庸、没什么大用处的“老好人”。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书》说,鲁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严整,禁令必行。虽在军阵,手不释卷。又善言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细说中国古代的那些外交家》,陶雅慧著,2015年版,吉林出版集团)

566.曹操虽是读书人,但对于儒家的伦理名教,并不重视。史书上称他“少机警,有权谋,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这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他一旦得势,便采取了严格的法治政策,严刑罚,禁诽谤,士大夫的生命与言论都失去了自由。他所尊重的人才,并不问德行如何。正如叔孙通所说:“儒家难与进取,可与守成”。曹操的时代,正是进取的时代,才能比德行更能开拓。(《魏晋风度:竹林七贤》,申祖胜著,2014年版,中州古籍出版社)

567.嵇康反对用智慧去追逐外物以满足自己的嗜欲。在他看来,灾难之所以发生,常常在于用心用计,不在于人性的自然冲动。对人的健康构成危害的是“智用”之欲,不是“性动”之欲。比如,“感而思室,饥而求食”,这是正常的生理需要,是真正的人之“自然”。对于这些性动之欲是不能禁去的。所谓“去欲”,是要去掉那些智用之欲。(《魏晋风度:竹林七贤》,申祖胜著,2014年版,中州古籍出版社)

568.萧绎自称从12岁开始,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生了疥疮,手肘因为要捧着书都磨烂了。后来眼睛有毛病,不方便读书,就每天让别人读书给自己听,至少每天听30卷。如此坚持读书达四十几年,当皇帝后也是读书不辍。公元555年,身为梁朝皇帝的萧绎下令焚毁了14万卷书。在这个连雕版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时代,每一部书都是人工手写的。这14万卷书中,相当多的一部分,都是世界中仅此一部。一把火烧了14万卷书,使得全中国的古代文献损失了大多半。这次焚书,史称江陵焚书。(《中国历史名人的个性解读》,朱建军著,2015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69.李鸿章既做官又做事,不是那种“多磕头少说话”,敷衍塞责,坐啸画诺的混混儿。他曾把清王朝比做一间破纸屋,自己是个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中国人:品中国历史人物》,王充闾著,2012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570.袁世凯囚禁章太炎期间,章太炎在几案上到处写上袁世凯三个字,每天恶狠狠地敲打咒骂,而且写上“死尔”两字,到1915年干脆写上“明年祖龙死”。结果,第二年袁世凯果然死了。袁世凯死后,章太炎说:“袁世凯还是很不错的人,我戳着他眼珠子骂他,他熟视无睹。”《微历史:中华名人574个经典段子》,公隋编著,2013年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待续)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