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鉴_鉴龟数策_鉴龟平台

· 编者按 ·

新余历史悠久,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宋朝宰相王钦若、理学家梁寅,现代国画大师傅抱石,皆为后人所景仰。新余是七仙女下凡之地、天工开物成书之地、兴国调查撰写之地,情山爱水景色秀、科技巨著益世人、实事求是树典范,这块古老的土地,创造了辉煌的历史,积淀了多元的文明,孕育了伟大的精神,令人感怀,令人向往。

即日起,《新余日报》推出“跟着典故看新余”专栏,独家约请人民日报社江西分社社长郑少忠撰稿,从一个央媒记者的视角,带你品读不一样的新余。敬请关注。

中国科举制度,起于隋,唐因隋制并渐趋完备;但状元之名,起于唐代。中国第一位状元,诞生于唐武德五年(622年)。江西第一位状元,卢肇也。

卢肇,字子发,唐元和十三年(818年)出生于江西分宜一落败的书香家庭。其曾祖父卢挺在唐德宗时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其父卢华廷是个家境落魄的书生。

卢肇幼时,“家空四壁,夜无脂烛,则热薪苏,晓恨冥顽,亦尝悬刺”。就是说,夜无油点灯时,用松枝照明,严冬被褥破旧,常被冻醒;笃志勤奋好学,也曾有过头悬梁、锥刺股的经历。至今宜春和新余两市仍然能见到他的读书旧址。而他也因文思敏捷、过目不忘,少时就名传乡里。

他勤奋好学,四处拜师,苦读不辍。在学业上,他曾先后拜韩愈、李德裕等人为师,得到不少名人高士的点拨教谕。14岁时就被宜春县令卢萼预言:“异日其闻乎!”断定他将来定有出息。

卢肇中状元的过程,也是一幅生动的世态炎凉图。卢肇和富家子弟黄颇是同乡,同在宜春城里读书。当卢肇、黄颇同往京城应考时,时任袁州刺史看好黄颇,就为他一人在长亭设宴饯行,而把卢肇冷落一旁,卢肇只好绕亭行十余里等候黄颇。卢肇有感作《别宜春赴举》:“秋天草木正萧疏,西望秦关别旧居。筵上芳樽今日酒,箧中黄卷古人书。辞乡且伴衔芦雁,入海终为戴角鱼。长短九霄飞直上,不教毛羽落空虚。”立志一定要考好,博取功名。

第二年,卢肇中了状元,披红挂彩回到宜春。这位刺史又来讨好卢肇,亲自出迎十里,在长亭恭候迎接。为了亲近讨好新科状元,刺史专程选定端午佳节,在秀江河畔大摆宴席,为卢肇接风洗尘,恭贺其高中。那日卢肇观看河中龙舟竞赛时,不禁触景生情,赋诗一首:“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这首诗表面是写端午节龙舟竞渡场面,实则是讽刺现实。刺史看后,羞愧不已,“锦标”“锦标赛”一词也由此而来。

卢肇与当时唐朝执掌朝政的宰相李德裕有师生之情。当年因为党争,李德裕被贬为袁州刺史,卢肇很是尊重李德裕,经常投以文卷,登门看望,请他指点。李德裕对卢肇也赏识有加,教他攻读作文。后李德裕返朝官复宰相。然而卢肇考取状元后,却疏于与李德裕接触,即使将近四年没有分配官职,也不肯求助恩师提携为官。在后来的“牛李党争”中,也未“奔走于形势之途”,也因此未卷入朋党之争的祸害中。所以世人赞叹他的凛然气节,佩服他的远见之明。

卢肇生性高洁。“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一首《牧童》,何不是他的心声?

政事之余,卢肇勤于笔耕,著述颇丰,代表作有《文标集》《汉堤诗》《海潮赋》《天河赋》《届堂龟鉴》《卢子史录》等。他能诗善赋,才思敏捷,文辞清丽,其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力最大的当数《海潮赋》。他观日月之运,察盈虚之理而作的《海潮赋》,篇幅巨大,像汉赋汪洋恣肆,文采华丽,波澜壮阔,足成一家之言,以祛千载之惑。此赋一出,沸传朝野,唐懿宗赐敕嘉奖,宣付史官传之万世。

卢肇性格耿直刚毅,不趋炎附势,更不结党营私。他虽为状元,却宁愿长期“韬晦州县,历从外辟”,其幕僚生涯长达17年。当时科举制施行时间不长,唐朝科考录取的名额很少,与卢肇同榜进士者仅22人,而卢肇能够高居榜首,状元及第,足显其才华卓越。虽高中状元却未得到大用,令人感叹。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施政有方、贤声在外、官声甚好,并以文章著称,为百姓所拥戴、后人所敬仰。

古人称赞说“袁之文章节义自肇起”,袁州“学者不志于古人则已,倘有志焉,舍子发(卢肇)其谁与归?”这是对江西第一个状元郎的最好评价和最高赞誉。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