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这样问道:在百乐钢笔中,哪一支能够代表百乐的品牌? 百乐营业企划部课长武井纪美江这样回答道:说到代表性的钢笔,当然首推Capless笔款,而这种按压式的钢笔设计,也是百乐独家研发的创意,因此在世界各地皆拥有极高的人气。
关于Capless
1963年的日本正在迎着信息革命的浪潮试图改变战后经济衰败的现状。诸多有着数十年历史的传统企业也开始求变。1963年11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东京奥运会,百乐发布了一支拥有全新模型的钢笔:C-600MW。这支C-600MW正是大名鼎鼎的”Capless”的原型机。
Capless,从字面意思来看,本意是“无盖”,而当时几乎所有的钢笔都是有笔盖的,百乐出人意表地推出了无盖钢笔概念,把本身多用于圆珠笔的按动结构放到了钢笔上面,Capless就此一炮而红,同时也导致了Capless和按动式钢笔直接挂钩,以至于后来大多数人说起按动钢笔就不自觉的想起Capless系列。
C-600MW作为Capless的原型机,拥有轻巧的铝制笔身以及14K金的笔尖,颠覆传统的旋转出尖机制在业界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从横刨图可以看到,C-600MW的内部机械结构相当精密。
C-600MW在当时标价6000日元,对那个时期的日本来说,可以说是一支价格不菲的钢笔了。百乐明明将用户群定位在年轻人,却没有给出年轻人能接受的价格,所以这支钢笔在那时反响平平。
(图为C-600mw )
紧接着,1964年的5月,百乐针对年轻人市场,发布了一款较为廉价的C600MW进化版:C-300 GW与C-200 SW。二者的区别在于金夹与银夹。2000日元的标价相较于一代目来说,显得平易近人。
(图为C-300GW)
C-300GW与C-200SW笔身由不锈钢与树脂组成,笔尖在保留了14K金的基础上,对外型进行了全新的设计。
更重要的是,C-300GW与C-200SW也改变了原型机的出尖方式,复杂精密的旋转式出尖被换成了相对简易的按动式出尖。显而易见的,按动出尖比起旋转出尖更为快速便捷。
从横切面也可以看出,二代的capless的内部结构已经简化了不少,这样设计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的降低,同时还带来了更高的良品率,同时还使得后期维护变得更加简单。
至二代capless开始,而后的四五十年里,capless经历了数个版本,但是在外形上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
(图为历代各个capless)
1.前置笔夹
前置笔夹可以说是Capless的一大标志。这个设定对一些已经形成特定握笔姿势的使用者来说是一个阻碍,但对于还未形成固定握笔习惯的玩家来说却具有矫正握姿的功能。
另外,笔夹前置设定可以让Capless保持笔尖向上的放置方式,从而避免笔尖朝下时容易导致漏墨的问题。
除了前置笔夹外,笔嘴下方的缺口在给书写提供便利的同时,似乎又成了Capless的一个标志。半圆形出口固定住笔尖书写角度,还有着别样的盎然趣味。
2.机制
capless存在旋转和按动两种机制,由于按动是capless的主力,所以我们主谈按动。
capless之所以能够作为百乐钢笔中的代表,就是因为其具有市面上其他钢笔所没有的按动结构。这也是Capless会被武井纪美江认为是百乐钢笔代表作的原因。
我们先来看按动Capless的结构图。
和普通的按动式圆珠笔或者自动铅笔一样,Capless按动结构的核心还是藏于笔握位置的那个弹簧。通过挤压弹簧将钢笔总成向外顶出,露出笔尖。不过作为一支钢笔,如果笔尖长时间暴露在外的话会导致墨水的挥发,影响书写。本来Capless的储墨量就是一个遭人诟病的弱项,如果再碰到墨水挥发的状况就更麻烦了。
为了解决这种状况,百乐在Capless的笔尖前部设置了一个“快门”。当笔尖在笔身内部时,快门封闭,防止墨水挥发;笔尖向外推出时,笔尖顶部会将“快门”顶住向下压住,然后露出笔尖。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按动机制的原因,内部需要保证一定的长度才能使得笔尖漏出刚好的长度。
百乐墨囊的长度比上墨器稍短,所以capless如果使用墨囊时,必须要套上金属套筒来保证整体的长度,如果只用墨囊而不加上金属套筒,会很影响书写体验。
正确的墨囊使用方法如下:
3.笔尖
笔尖材质方面,市面上的Capless大多数选择的都是18K金尖,不过近几年百乐为了吸引低端用户,Capless阵营中加入少量低配钢尖的版本,但编个人认为,钢尖的Capless性价比并不高,它也并非是Capless本身该有的配置。
(Capless的钢尖版,笔触极硬)
在笔尖造型方面,Capless几乎延续了初号机的造型。由于受到特有的出尖机制的约束,选择了细长型的笔尖造型,而这种异形的笔尖也造就了它特有的书写体验。
(Capless量产版的18K金尖)
笔尖上并没有多余的纹路,只是标明了百乐的英文缩写以及笔尖规格。值得一提的是,在螺钿版螺钿搭配的笔尖上,雕刻的是“NAMIKI”——百乐著名的莳绘工坊。
(特别的namiki笔尖)
Capless的笔尖粗细上主打EF、F、M三个规格,当然,B以及特制的FM也是有的,这里我们就主要对M、F、EF尖进行分析。
M尖的铱粒非常饱满,并进行了充分的球形打磨,加上18K金尖的弹性加成,使得M尖的Capless在书写过程中,写感很是软绵,并且出墨较大。
在书写力度较大的情况下,M尖的笔迹出水宽度能达到惊人的1mm,这也就导致了M尖对日常书写汉字并非那么友好,更适用于签名、联系、涂鸦以及书写英文上。
M尖的写感大体上讲就是“软糯”,由于出尖长度偏短,弹性并不明显,书写过程中所受到的纸面反馈并不强烈。一下笔,仿佛整个人就陷进去了,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找不到着力点的感觉。
接着我们来看F尖,F尖的铱粒明显比M尖要更加细小,Capless的F尖也保持了很大程度上的克制,从出水到笔迹宽度,相比于M尖都有明显的节制,0.5mm的出水宽度非常适合日常的书写环境。
相对于M尖那无脑的写感,F尖则多了一些把玩的意义。有致的铱粒打磨风格使得F尖在书写时多了一些阻尼,这种阻尼会让你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书写感。在笔尖的硬度上,F尖也多了些许弹性,在控制笔划粗细上能有更多的操作感。
在行距0.8mm的纸张上书写,F尖游刃有余。
capless的EF尖铱粒比起F更为小巧,具体表现就是在出水粗细方面更为克制。
EF的书写体验,在绵软顺滑之中有着特别的凛冽感。适合日常写小字,字里行间做备注等。
关于capless各种版本
Capless是百乐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支钢笔,目前在产容易买得到的金尖capless有三个系列。三者的笔尖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外壳设计上。
一个是普通capless,一个是较为纤细的decimo capless,一个为旋转出尖的fermo capless。
首先来看看Capless的基础款系列,1989年12月至今,这个系列可谓是最为长青的了。黄铜内胎外覆各色漆,分为金夹与银夹款,并且衍生了很多不同精彩版本,如特别花样图案,为个别市场发行版、欧美市场特殊版、日本专版、莳绘与螺钿版、年度限量版等等n多名堂。
(常规基础款capless)
有专供欧美市场的黑夹款。
(专供欧美市场的黑夹capless)
黑夹款中,还有进一步的特别款全黑”黑武士”深受大家喜爱。黄铜全身覆黑色漆,有着冷酷的神秘感。
(黑武士capless)
但是需要一提的是,capless黑武士很容易掉漆,使用时需要小心。
除了笔身漆质的花样外,还会在材质上动点心思。譬如说碳纤维“絣(beng)”系列布纹款。
(絣系列布纹capless)
当然木轴,螺钿也要有的。红黑两色河马木木轴capless,笔身手感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木轴款普通capless)
除了常规的两款木轴,2013年,为纪念即将到来的Capless诞生五十周年,百乐还以Namiki的名义推出过一支50年纪念版的枫木Capless。
而螺钿版capless,“螺钿”就是将贝壳内部的彩色碎片剥下,然后通过漆技附着在笔身上。星沙、水面、线条三款螺钿花色capless虽然都可谓不俗,但最颜值爆表的还是那星沙,璨若星河。
螺钿款capless之外,还有莳绘版的capless。
除了以上的常规现行品,还有着各种限量,年度限定,各个地区店铺限定等等,数不胜数。
(上图从左到右分别为2005年到2012年的Capless年度限定版)
除开大头基础普通版capless。还有decimo版capless,搭配银色笔夹,整体配色更清新欢快。
decimo其内衬采用铝合金材质,相对基础普通版capless更为纤细。
很重要一点的,decimo的售价比起基础普通版与fermo更为便宜。而三者笔尖是一样,同粗细写感没有区别。因此decimo的性价比更高些。
而fermo旋转出尖capless,则更像是对初代capless的复刻与致敬,其配色相当少,并且由于旋转出尖,其构造更加精密,售价也比基础普通版与decimo版的稍高了一点,但三者笔尖又没有区别,所以fermo版的性价比稍低一些。
结语:
钢笔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200年之久,在200余年的历史中,钢笔职人们一直在试图重新定义钢笔。
从威尔永锋的Doric到百乐的Justus,钢笔的笔尖不再是一成不变;再从远古的挤压式上墨器到百利金的专利活塞上墨器,职人们针对上墨的环节进行着不断的改进;还有百乐的Capless系列,Lamy的焦点系列,Visconti的Pininfarina等无盖钢笔的推出,也在不断对钢笔使用方式重新进行定义。
编觉得,在这个液晶屏代替纸张的时代里,这些职人们的呕心沥血,可能就是钢笔依旧能够广受大家喜爱的原因吧。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