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写这篇影评之前,是我第2次看《德州巴黎》这部电影。还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很年轻,拖拖拉拉的看了一半的剧情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刚好跳过了中间最枯燥冗长的桥段,直接到了男主角Travis坐在小黑房间里对女主角Jane告白。迷迷糊糊的我看着娜塔莎·金斯基Nastassja Kinski优雅的坐在了椅子上,撩起了自己的秀发,并听到了Travis第一句话的开头:”I knew these people”,就被这后面浓缩了整部电影的情感戏深深地吸引住了。所以这篇影评的开头,我想从这句话开始慢慢的为你道来。

lookedup_looked_lookedfor

Travis: -I knew these people. 我认识这么些人。

Jane: -What people? 什么人呢?

T: -These two people. They were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有这么两个人,他们深爱着对方。

任何一段关系的开始,几乎一成不变的是这样的桥段:两个人相爱并爱得深切;他们把生活过成了冒险,一刻也不愿意离开对方的视线,也许,只有冒险的这种动荡不安的方式,才是他们认为,最熟悉的深爱。在《德州巴黎》这部影片当中也是这样一个爱情故事贯穿着全集的剧情,主人公Travis和他几年前深爱的女人——同时也是他儿子的母亲——Jane之间的感情故事。

然而影片的导演用其出色成熟的公路片手法跟随着主人公Travis的行踪进行着不紧不慢的叙事,让所有剧情的前因后果却都是随着故事的推进由Travis陆续和周围的角色互动”逆向”补充出来的。除此之外,影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情感部分:Travis和兄弟Walter沃特重逢后的兄弟情谊、Travis融入家庭以后与自己儿子的父子情谊、以及影片末尾Travis和爱人Jane简相认后互道心肠的爱人情谊,也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情感连接而成。

lookedfor_looked_lookedup

影片对于这三段感情的黏贴是那样的严丝合缝,再加上过渡的剧情又那样的平淡,以至于观众几乎没有机会意识到一段感情已经接到下一段了,而导致最后,当Travis面对Jane,在狭小黑暗的空间里独自面对彼此曾经这汹涌的爱情旋涡时,对于观众来说那压抑了整部影片2个小时之久的情感也开始迸发出来了。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台词,叫He looked at her, but he doesn’t see her. 在反复观影3遍以后我突然开始在意起这句话来。这是在影片中后段中Travis向儿子透露自己内心观察父母(也就是儿子Hunter亨特的爷爷奶奶)之间,父亲对于母亲的态度。从语法上讲这是一句并不成立的句子,我们都知道英文的语法要求句子的前后必须保持时态一致对嘛?所以这句话应该是 He looked at her, but he didn’t* see her. 然而这就是这句话最有意思的一点,前半句是一般过去时,后半句是一般现在时。过去时的特点是描述意见在过去发生并结束于过去的事情,和现在无关,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是前半句的意思在讲”过去Travis的父亲有试图去观察过妻子”。然而一般现在时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特点是它有很强烈的客观性,从客观角度上来讲这句话在说”可事实上他从来都不会看到她”,非常的绝对、冰冷、客观。因此这句话非常的耐人寻味,按照翻译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样一句话 – “我父亲只是在看我母亲,然而他看不见真正的她”。

lookedfor_lookedup_looked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个人物理层面看到另一个人,而心理层面却没有看到她呢?对于不被“看到”的那个人,她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影片并没有出现Travis父母的镜头,但是他父母这种冷漠的、甚至可能是暴力的模式,会在Travis身上重现。事实是,他和爱人Jane之间确实重现了自己父母之间的那段相处方式,在影片靠近末尾的剧情中Travis向自己的儿子吐露了自己眼中父母之间的关系。然而讽刺的是,在最后与Jane之间的告白当中讲述的故事,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桥段。

另一个我发现的有意思的语句是在1小时57分30秒时Travis通过录音给儿子Hunter留言的桥段。在那个时候台词是这么说的:

-“Where I first saw you, at Walt’s, I was hoping for a lot of things.”

-“I was hoping to show you that I was your father.”

AND

-“You showed me I was.”

你们看那个巨大的AND是我主观加上去了,而绝不是剧情自带的。因为在观影的时候我自主的去思考这段台词,所以前一句说的是“我希望告诉你我是你的父亲”,在这里我的思维停顿了一下主观的去添加了一个“而”。(And)但是下一句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和上一句并没有关系,是标准的”主-谓-宾”结构:YOU – Showed -ME I was

从语言角度上来讲,我的理解是Travis说的上一句是“原因”下一句是“结果”,这样去理解:“我回到家是希望展现给你看我是你的父亲,而你让我感觉我就是”。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这是两句独立的话,“我希望展现给你看我是你父亲”,“你让我看到我就是你父亲”。后面的一句话说的非常的果断,我几乎理解成了这个是Travis笃定的结果。那么为什么Travis这么迫切的得到这样一个笃定的结果呢?因为他真的很渴望和Hunter重归于好。所以他相信、也非常依赖这样一个结果。他需要自己的儿子真正感受到、也承认了自己这个父亲的存在。所以这两句话在电影里的体现是前后两句独立的英文句子,而不是承上启下的逻辑链接。并不是“因为我想要展现给你我是你父亲所以你才会让我觉得我是你父亲”,而是“我想要展现给你我是你父亲,你确实让我感觉到我是了”

looked_lookedfor_lookedup

Travis这种感觉,就是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所说的 feeling into(有部分著作翻译成“神入”,不是很确切,所以这里还是用了英文原文)。之前Travis因为自己的很多问题,在Hunter四岁前虽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一种叫“父子联盟”的情感纽带存在。Travis这次回归,重新尝试理解父亲这个角色,才明白之前的他“看不到”儿子的存在的时候。孩子永远比父母想象的更爱父母,Hunter始终在这里,在这里期待Travis的“看见”。现在Travis做到了,他明白并不是自己成就了Hunter和他的父子关系,而是他们彼此成就了他们的父子关系。

影片的第一个高潮,源自于父子间的冰释前嫌,如果说观看家庭录像后,是儿子向父亲移情的开始,那当我们看到Travis收拾好发型,西装笔挺一改邋遢只为了以cool dad形象出现在Hunter面前,不禁感叹父爱之伟大,这股力量让他精神一震,不知不觉成为更好的人。而这段一蹦一跳却又步伐一致一同回家的桥段,与家庭录像的镜头前后呼应,暗示了父子关系的愈合。故事发展到这个程度,主人公已经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lookedfor_lookedup_looked

影片的第二个高潮,出现在Travis和孩子的母亲、曾经的恋人Jane通电话的桥段。这里来过无数的男人,向她倾诉、索取,或贪恋她的美色,只有Travis,一个生活如行尸走肉、语言退化到被人当做哑巴的Travis,此刻十分动情地对她讲述,两个人从相爱到分开的点滴,故事的最大谜题由此揭开。

从外表来看,没有人会觉得眼前这位明媚动人的女子和我们邋遢窘迫的男主有什么关系,但love is blind,八年前那场干柴烈火的相遇或许是一场美丽的错误。但情人眼里出西施,”放荡”容易被看做”不羁”,”多疑”可以被解释成”在意”。Travis在不幸的原生家庭关系中难以发展对正常两性关系的理解,Jane更是年少无知就怀上孩子,没有为迎接一个新生命做准备。极致的爱所遭受的挫折给人致命的打击,这就解释了我们的男主为什么会在片头,在风波之后,选择独自生活在一个不毛之地。

现在我们再回来聊聊开头的那段对话:

其实当我们去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一般会选择性回避故事的主人公是”自己”。譬如,”我有个朋友怎么怎么样”、”我认识一个人就这么做的…”诸如此类。因为这样可以使我们说话的立场更偏向中立,然后暗示自己可以大胆的讲下去。一般用第三人称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时,这种把当事人”剥离”出去的过程,带有一定的”排斥感”。仿佛这件事并不是在自己身上的,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就会舒服宽心一点点。

looked_lookedfor_lookedup

因此我感觉说这句话的主人公Travis,有那么一丝丝的悔恨。经历过一场长达四年的流浪、一个人的放逐,他已经开始反感当年做出这样偏激事情的自己。他开始后悔为什么自己没有办法正视着Jane亲口说出一些正常人类感情的告白,而是非要用极端又自我毁灭的方式来表达”我和你是一体的,我不能和你分开”的偏执的爱呢?这不就是自己父母之间的感情关系在他身上的移情性投射么?

那么回到这篇影评的标题,”He looked at her, but he doesn’t see her”。是啊,他就那样的看着朝夕相伴的爱侣Jane,却没有办法看见心里的她对于自己是什么样的存在。于是通俗的讲,爱到极致,就是互相毁灭。

looked_lookedfor_lookedup

在不毛之地的暴走,是Travis对自己的试炼。他和Jane的爱情中,多次伤害她,因为他希望通过这样方式让Jane感受到自己因为安全感的缺失而导致的、深层的焦虑和痛苦。但是在意层面,Travis并没有觉察到丝毫,但是通过行为我们可以看明白他这样对Jane的原因。为了守着Jane,Travis放弃了很多份工作;对Jane疑心重重,甚至需要锁着她仿佛才能得到些许安心。这种在亲密关系中的不安全型依恋的表现形式,在他的早年应该已经形成,然后通过成年后和恋人的相处而呈现出来。最后,Travis甚至发展出将Jane锁在车库,任凭她和孩子因为害怕吓的尖叫和哭泣,他却能睡着。而同时,也让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自己深爱的女人和自己才三四岁的儿子尖叫了一夜,自己却能睡的安稳?当Travis终于开始看向自己的时候,他吓坏了。

Travis绝不是那些我们常说,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那些天生的恶魔。他对Jane的种种令人齿寒的行为并不是因为折磨别人让他有快感,而是源自于他自身的痛苦。有一种恐惧,叫“连我都害怕我自己”。他不知道这样糟糕的自己还会对Jane和孩子做出多少过激行为,所以他逃离了。逃离是对自己的惩罚,行尸走肉的状态对那个不愿意面对的自己的隔离。但是现在他决定回来,在给儿子的录音结尾部分,他提到了一点。

我害怕面对自己的恐惧,但是更让我害怕的是,如果我不去面对这个“恐惧”将会发生的事。

真的感动于Travis所说的这句话。不少人被抑郁、焦虑、各种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折磨着,这些疾病只是症状,真正让他们痛苦的是疾病背后,自己一直不愿意面对的、每个人的心魔,也就是Travis所说的“恐惧”。直面恐惧,是真正的勇士。

lookedup_looked_lookedfor

在逃避了一切以后,他还是完成了自我救赎,他选择了将生命中最珍贵的一抹亮色——孩子——留给了Jane,如同把希望留给了自己。

本篇是我人生第一次尝试和别人一起合作写文章,本来一直以为写作是最私密的事儿,原来合作可以很美妙。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